[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健康教育的眼病体验眼镜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08120.8 | 申请日: | 2011-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G02C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莫瑶江 |
| 地址: | 5100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健康 教育 眼病 体验 眼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眼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健康教育的常见眼病体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信息时代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因此视觉是否健康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但是眼病影响视觉的方式不同,绝大多数眼病不存在疼痛,部分眼病(如青光眼)甚至不影响中央视力,仅影响视觉的范围(视野),症状的多样性和隐蔽性影响了患者对眼病视觉损害的重视。许多眼病需要长期用药或多次经常复诊,患者依从性差必然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尤其对于非医学背景的普通患者,单纯通过医生的解释工作,往往难以让患者理解视觉损害的后果。目前,临床上还没有让患者可以体验视觉损害的工具,造成了医生解释病情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患者无法获知视觉损害的后果、延误治疗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模拟不同眼病在不同阶段对视觉损害的后果,增强患者对疾病后果的认识,提高患者参加治疗的依从性的一种用于健康教育的眼病体验眼镜。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健康教育的常见眼病体验装置,包括有左镜框和右镜框,所述左镜框和右镜框之间通过连接活套活动连接,该连接活套上标注有第一刻度线;在所述左镜框和右镜框表面的三点、六点和九点的时钟方位上分别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宽于柱身,固定柱之间形成有卡槽;还包括有镜片,在镜片表面的三点、六点和九点的时钟方位上分别标记有第二刻度线,所述镜片放置于固定柱之间形成的卡槽内;在所述镜片表面上贴覆有贴膜。
在所述镜片的顶端边沿处设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通过框架眼镜的镜片的贴膜改造,模拟不同眼病在不同的阶段对视觉影响的主观感受,其具体如下:
所述镜片为圆形,所述贴膜贴覆于所述镜片的第一象限区域上。
所述镜片为圆形,所述贴膜贴覆于所述镜片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区域上。
所述镜片的中央部分为透光区域,所述贴膜贴覆于其余区域上。
所述贴膜贴覆于所述镜片的整个表面上。
所述镜片的中央部分为凹凸不平的凹凸变薄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主要用于眼病早期的患者,通过患者试戴体验眼镜,体验眼病不同阶段的视觉感受,模拟不同眼病在不同阶段对视觉损害的后果,提高患者对眼病所带来视觉损害后果的认识,提高参加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眼镜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眼镜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片放置在眼镜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镜片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镜片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镜片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镜片结构示意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镜片结构示意图(五);
图9为本实用新型镜片结构示意图(六);
附图标记说明:11-左镜框,12-右镜框,2-连接活套,21-第一刻度线,3-固定柱,7-镜片,71-第二刻度线,72-手柄,73-贴膜,74-凹凸变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到图3所示,一种用于健康教育的常见眼病体验装置,包括有左镜框11和右镜框12,左镜框11和右镜框12之间通过连接活套2活动连接,该连接活套2上标注有第一刻度线21,可以根据试戴者瞳距大小予以调节;在左镜框11和右镜框12表面的三点、六点和九点的时钟方位上分别设有长为3mm的突出固定柱3,固定柱3的顶端略粗并宽于柱身,三个固定柱3之间形成有卡槽,因此这三个突出的固定柱3可以将镜片7稳定在眼镜框1上;镜片7为一平光玻璃镜片,在镜片7表面的三点、六点和九点的时钟方位上分别标记有第二刻度线71,镜片7放置于固定柱3之间形成的卡槽内;在镜片7表面上贴覆有贴膜73。
在镜片7的顶端边沿处设有手柄72,具体位置可设在镜片7的十二点时钟位置处,同时在手柄72的一面上刻有“R”字,另一面上刻有“L”字。
请参阅图4所示,镜片7为圆形,贴膜73贴覆于镜片7的第一象限区域上,大小约为0.6cm2,贴膜73能将镜片7的透光率降低70%;
请参阅图5所示,镜片7上的贴膜73面积更大,从镜片7表面的第一象限延伸到第二象限,略呈弧线,贴膜73能将镜片7的透光率降低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未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81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