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鼻腔清理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7361.0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0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栢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栢洲;洪国志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M1/00;A61H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腔 清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耳、鼻部垢物的个人卫生清理器具,尤指一种可轻易将耳鼻道内的垢物或水分、鼻涕吸取排除的耳鼻腔清理器。
背景技术
人体的耳、鼻腔是一重要的听觉与呼吸器官,为克服耳腔的耳道骚痒、或因从事水上运动或头发清洗致使耳道进水时、或因幼儿感冒鼻涕浓稠而致鼻腔呼吸不顺时,一般大都利用耳扒或棉花棒来进行耳道清理,以吸取或排除耳鼻道中的耳、鼻垢或鼻涕与水分,据以保持耳鼻腔的清洁干爽舒适,避免产生耳部听力损失或鼻部发炎等病变发生的疑虑。
本设计人发现,通常个人或幼儿卫生的耳鼻道清理,大都利用耳扒来进行挖扒耳垢,或利用棉花棒来擦拭耳道的水分或鼻道中的鼻涕与鼻垢,常因使用清理器的不当而易造成下列问题:
1、该耳扒进入耳道内挖扒耳垢时,耳扒的扒面端缘易伤及耳道的耳膜,倘使用棉花棒清除时,又因该棉花球头不具有黏着性功能,故不易将该耳垢沾取排除,造成使用效果不佳。
2、该棉花棒的棉花球头虽可对耳道中的水分进行吸取,然耳道的构造并非平顺无歧,故对于彻底吸干耳道内的水分,其效果十分有限,而长期的耳道积水易造成细菌的隐藏,遂有耳部病变的疑虑。
3、该婴幼儿的耳鼻腔清理,常需借助于成人的协助,惟过程中若施力稍有过当,易造成婴幼儿耳鼻道的受伤,且有垢物残留的疑虑。
本设计人有鉴于此,乃凭恃着长期对于清理耳、鼻腔研究及融会贯通的构思,而设计出一种耳鼻腔清理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耳鼻腔清理器,可轻易将耳鼻道内的垢物或水分、鼻涕吸取排除,以保持耳鼻腔中的清洁干爽舒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鼻腔清理器,其包含:一主体,具有一容置部、一驱动组件,该容置部内设有该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包含有一电源供应装置、一马达、一风扇,该主体上设有多个出风口,该电源供应装置连接该马达,该马达连接该风扇;一连接管,一端连接该主体;一棉花棒,一端置入该连接管另一端内,另端设有一包覆多个入气口的棉花球头。
如上所述的耳鼻腔清理器,其中,该主体更包含一套合部,该套合部设置于该主体容置部的一端。
如上所述的耳鼻腔清理器,其中,该主体的套合部更包含有一滤网层,该滤网层设置于该套合部内,以供吸取阻隔耳垢与水分。
如上所述的耳鼻腔清理器,其中,该滤网层为无纺布材质。
如上所述的耳鼻腔清理器,其中,该套合部更包含一进气挡部,该进气挡部设在该套合部内,以供该滤网层置放。
如上所述的耳鼻腔清理器,其中,该主体更包含一隔板,该隔板将该容置部及该套合部予以区隔。
如上所述的耳鼻腔清理器,其中,该连接管更包含一套合端、一连接端,该套合端设在该连接管一端,以供与该主体的套合部套合,该连接端设在该连接管另一端。
如上所述的耳鼻腔清理器,其中,该棉花棒更包含有一孔道、多个入气口,该孔道设置于该棉花棒内,该孔道上设有多个入气口,该孔道上包覆有该棉花球头,该棉花球头设置于该棉花棒另端。
如上所述的耳鼻腔清理器,其中,该驱动组件的电源供应装置连接该马达一端,该马达另一端连接该风扇。
如上所述的耳鼻腔清理器,其中,该棉花球头更包含有多个通孔,该通孔设置于该棉花球头上。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具有如下功效: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鼻腔清理器,使用者可将该棉花棒的棉花球头置入耳鼻道中缓慢旋转位移,利用外部驱动组件使风扇转动产生吸力,将耳鼻道中的耳、鼻垢沾附于该棉花球头外缘,同时该棉花球头亦对耳鼻腔中的残存水分或鼻涕予以吸取,使耳鼻道中的耳、鼻垢或鼻涕与水分能同步达成吸取排除的功效。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鼻腔清理器,具有一适当吸取的排除吸力,且通过棉花棒的棉花球头缓慢旋转位移,不仅可避免伤及耳、鼻膜的疑虑,且可保持耳鼻腔中的清洁干爽舒适,据以避免细菌隐藏该耳鼻道中,而造成耳、鼻腔病变的烦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鼻腔清理器外观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鼻腔清理器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鼻腔清理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耳鼻腔清理器作动使用实施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 主体 11 容置部
12 套合部 121 气体入口
122 进气挡部 123 滤网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栢洲;洪国志,未经陈栢洲;洪国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7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