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式自动排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7214.3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1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高山;华威;王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绿产节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0 | 分类号: | F04B4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自动 排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冷凝水实现无损排放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式自动排水器。
背景技术
空压机的自动排水系统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因为空压机产生的气量大,相应的排水量也很大,那这么多的水怎么给排除掉呢?那就需要一种排水法及配设相应的排水装置来实现,目前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排水装置有很多,但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种:
1)、人工排放:
这是最原始和最人工的排放方法,看上去好像很可靠,其实不然,冷凝液的产生随着用气量变化以及温度和周围空气湿度等变化而随机产生的;即使在同一天的早、中、晚所产生冷凝液也都不一样;如果排放不及时就会产生问题,而且由于操作的原因会浪费很多气体。而且这种方式还要综合考虑到管理人员的个人因素,例如责任心,心情等;因此此种方法目前渐渐被淘汰。
2)、定时电磁阀排放:
无论是电动定时排水器还是电磁阀都是根据事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在一定的时间内打开排放,从时间思想上来说电动定时排水器和电磁阀都是从人工定时排放上演变而来的,虽然有了排水的保证但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损失,而定时排放的时间是根据冷凝水产生的峰值来设计的;但由于环境、使用等因素,峰值的产生和设定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从而导致有效排液时间仅占17%,而其余83%的时间在排放空气,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损失。而且由于结构的原因电磁阀的直径不会很大,因此其很容易被腐蚀或堵塞,增加了跟换零部件的次数和维护量,加大了系统维护成本。
3)、浮球阀自动排放:
浮球阀的种类有很多,但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浮筒、浮球、浮子等的浮力通过活动部件传递,从而控制开启或关闭阀门,由于浮球本身结构的原因, 存在以下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
A、阀门堵塞:由于空间的限制,浮球不会很大,相对的浮力有限,为了保证阀门的密封性,排放口口径就不会很大,容易造成堵塞 。
B、传动机构的卡死:由于控制浮子上升或下降的机构都置于水中,时间长了会卡死,从而导致阀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和排水效果好的电容式自动排水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式自动排水器,包括控制器、排水器壳体和控制阀组件;在排水器壳体内设有容器,在排水器壳体上设置的进口、进气管和排水管分别与容器相连通;在容器内设有电容式传感器;控制阀组件包括内设空腔的阀体,在空腔内设置带有阀座通孔的阀座,从而将空腔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在阀体上设有与下空腔相连通的排出口;在上空腔内从上至下分别设有阀芯和膜阀片,阀芯的底端与排气气路的进口相匹配,排气气路与排出口相连通;膜阀片通过弹簧与阀体相连,膜阀片的底端与阀座通孔相匹配;排水管与阀座通孔相连通,进气管与上空腔相连通;阀芯与电磁阀相连,电容式传感器和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自动排水器的改进:进气管的进口高于电容式传感器的上限位,排水管的进口低于电容式传感器的下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自动排水器,利用电容式传感器来监测冷凝液的水位,控制器根据电容式传感器所传输的数据来控制阀芯的上下运动,从而控制膜片阀的上下压差,使膜阀片堵死阀座通孔或与阀座通孔相分离,从而最终实现控制冷凝液自动排放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自动排水器,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使用。
2、冷凝液的排放口径大(即,冷凝液所流经的排水管、阀座通孔、下空腔和排出口的口径均较大),排放非常可靠,不易发生堵塞现象。
3、科学合理的应用了膜阀片的压力传递原理,因此不会造成膜阀片的磨损。
4、能确保膜阀片和阀座通孔之间的密封性;控制器能根据电容式传感器对容器中冷凝液的检测水位来自动调整阀芯的开启或关闭,从而保证只排出冷凝液而不排出压缩气体,因而不会产生浪费,有利于节约能源。
5、应用环境广泛,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自动排水器的在低水位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自动排水器的在高水位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绿产节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绿产节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7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压缩机变频控制系统
- 下一篇: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