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协步椅的折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06608.7 | 申请日: | 2011-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6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萧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芳荣 |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协步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前架两侧各轴设有侧架而组成的协步椅,并在各侧架握持的下方处设有可供使用者向上拉动或向下按压、而能脱离出于前架对应处所设的定位槽孔中的定位杆,进而令两侧侧架得以向内折迭并收。
背景技术
关于行走不便的残障者或是年纪大的老人而言,因其下肢能力的障碍或日渐衰退下,造成行走上的负担与困难,无法如正常人般地行走,但又为了让残障者或是年纪大的老人,能够自力行走或进行复健,协步椅就成为最佳而简易的辅助工具,目前公知的“门”型协步椅的构造,主要是包括一前架、连结于前架两侧端的侧架,并在各侧架的上端处装设有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同时又为了方便协步椅的收合藏放,通常会设计让两侧架可以朝向前架而向内迭合折收。
不过,目前公知可以折合迭收的协步椅,有如中国台湾:CN02290234、CN200320102815、CN200520012073或CN200720052713等专利所示,虽然它们都是可以折收的设计,但其折收的操作构造除了较为复杂以外,其操作位置、操作的动作,有些根本无法符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或者有些操作方式也根本没有考虑到使用者可能部分的手指头,无法施力的问题,进而造成操作上的麻烦与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前述协步椅折收操作结构过于复杂、以及操作上无法符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协步椅前架两侧的侧架可以折迭收合的装置,即在前架与两侧侧架之间,设有可以穿合的定位槽孔与定位杆,令使用者得以扳拉或按压定位杆,而使定位杆退离于定位槽孔上,让两侧侧架能够向内折收迭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一前架左右两端各轴设有其上端具有握把的侧架,并在前架各端处固设一其上设有定位槽孔的固定片,且令各侧架上设有可插入或退离于定位槽孔上的定位杆。
上述方案中,该定位杆是受一弹簧向下顶推、而穿设于各侧架的握把下方所设的杆架上,并在各侧架前侧位于杆架的上方处,枢固一其上设有长槽孔的扳手,让定位杆上端穿过长槽孔而与一螺帽螺合,同时也令定位杆末端设有锥形穿合部而可穿合于定位槽孔中。
上述方案中,该定位杆是受一弹簧向上顶推、而穿设于各侧架的握把下方所设的杆架上,且令定位杆的上端处形成一按压部、而其下端处与一穿合元件螺接,并令穿合元件上端设呈与定位槽孔相符或稍小的穿合部、而其下端则呈渐大状的挡止,同时在固定片上开设一可供容入定位杆而接于定位槽孔的弧形导槽。
上述方案中,该固定片的外侧边处设有向上折起的抵止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协步椅握把部位下方扳手的向上扳动而拉动定位杆、或手扶于杆架上而以姆指按压的定位杆,让定位杆退离出定位槽孔后,使得协步椅两侧的侧架得以向内迭合折收,故令协步椅的折收结构与操作,更为简单与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收操作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收操作处的作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协步椅折收情形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协步椅折收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折收操作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折收操作处的作动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协步椅折收后的示意图。
图中:1.前架,11.轴设部,12.固定片,13.定位槽孔,14.抵止部,15.导槽,2.侧架,21.握把,22.杆架,221.上穿孔,222.下穿孔,23.握把,3.扳手,31.长槽孔,4.定位杆,41.穿合部,42.按压部,5.弹簧,6.螺帽,7.穿合元件,71.穿合部,72.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协步椅是包括一前架1,并令前架1两侧设有轴设部11,且在各侧的轴设部11上穿设一侧架2,让侧架2可以在轴设部11上转摆,同时又令各侧轴设部11上固设一固定片12,并在固定片12上的预定处设一定位槽孔13,且又令固定片12的外侧处设有向上折起的抵止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芳荣,未经萧芳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6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