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极小型直流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5693.5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6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白永杰;尹显文;白云飞;邸威;刘传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二一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H01H9/4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刁佩德 |
地址: | 110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极 小型 直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电器开关,特别是一种利用宽电压组件和永磁体作为磁吹灭弧元件的多极小型直流接触器。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作为小型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小型直流电磁铁、真空接触器直流线圈的控制,发电厂的润滑系统以及光能、风能发电变流系统大容量直流接触器的接通与分断。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流接触器广泛用于自动化领域、发电厂、小型直流电动机、直流电磁铁以及大型变流系统的直流接触器的通断等。在中国专利号为95232261.7的“新型直流接触器”、200920159408.8的“双极强灭弧直流接触器”及200420063210.7的“双极直流接触器”,已采用永磁体灭弧技术,将永磁体设置在动式桥型主触头和静触头下方,灭弧室的底部,所述永磁体处在产生电弧的高温区,无保护的永磁体会逐渐退磁。因现有公开技术产品工作电压大多为DC250V,最小电流40安,体积又大,实际使用中由于没有与之匹配的产品,只能以大代小,产生成本的浪费,经济性很差。特别是近几年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控制大容量直流接触器的接通和分断,非常需要小型多极直流接触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极小型直流接触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体积大,工作电压低的缺陷,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体积较小,触头分断电弧小、接触安全可靠,能提高工作电压为600V至千伏级,工作电流达到6至12安培,从而显著提高接触器的使用性能,以满足清洁能源发展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是:该多极小型直流接触器包括上基座和底座,触头系统的通过接线端指示牌固定在所述上基座上层的常闭辅助静触头、常开辅助静触头,通过挡件固定在所述上基座下层的主静触头,分别通过触头支持件、导向件及触头弹簧固定在与所述主、辅静触头相对应位置的桥型主触头和辅助动触头,由复位弹簧和弹簧座支撑的组装在所述触头支持件下端的缓冲块、衔铁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中的由轭铁、线圈、缓冲弹簧、缓冲板和调整垫组成的电磁机构,其技术要点是:在所述挡件中部设置作为磁吹灭弧元件的永磁体,所述电磁机构还在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宽电压组件和盖板,所述宽电压组件包括线路板及在所述线路板上设置由静触头、动触头组成的常闭触头作为控制开关连接电源输入端和线圈的自动转换控制电路;所述自动转换控制电路由交流控制电路和直流控制电路构成,所述交流控制电路包括连接在交流电源输入端的由电容C1和电阻R1构成的内置式过电压抑制器,由所述常闭触头通过桥式整流电路与所述线圈连接成的电路,由节能电容C2和限流电阻R2通过桥式整流电路与线圈连接成的电路;所述直流控制电路包括连接在直流电源输入端的压敏电阻,由二极管D5、D6组成的线圈续流电路,由所述常闭触头和所述线圈中的启动线圈QX连接成的电路,由限流电阻R2和所述线圈中的保持线圈BX串接后与所述线圈中的启动线圈QX连接成的电路。
固定在所述挡件内的永磁体的极性分布为:第一极永磁体的极性为N-S;第二极永磁体的极性为S-N;第三极和第四极永磁体的极性分别同第一极和第二极。电源正极与第一极进线端相连接。
设置所述底座一端的宽电压组件中的所述限流电阻R2为金属膜电阻,所述节能电容C2 采用AC275V交流电容器或采用两只AC275V交流电容器串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组装在上基座的触头系统的触头房代替灭弧室,所以节省了灭弧室体积;因利用安装在挡板上永磁体作为磁吹灭弧元件,使触头分断时电弧小,触头磨损小,故接触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另外电磁机构还采用宽电压工作组件,利用宽电压节能技术,使交流操作磁系统,工作时没有噪声,节能效果显著,线圈温升低,使直流操作电磁机构尺寸很小,达到直流操作电磁机构和交流操作电磁机构尺寸相同,因此,该多极小型直流接触器设计合理,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很小,能提高工作电压为600V至千伏级,工作电流达到6至12安培。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极控制,接触器断电后负载非常安全,从而显著提高接触器的使用性能,以满足清洁能源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线圈交流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4是线圈直流控制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二一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二一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56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