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卸式手术床上肢挡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5199.9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2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巧桂;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手术床 上肢 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床上肢挡板,特别涉及可折卸式手术床上肢挡板。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目前临床使用的手术床具备多种功能,可基本满足各种手术的需要,但仍有其不足之处。一般情况下进行手术时静脉输液、无创或有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均在上肢进行,手术中患者的一侧或双侧上肢外展放置于手臂板上,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可直接观察到上肢手部的情况。但在进行颅脑、五官、眼科、甲状腺等类型手术时,要求将患者双上肢紧贴躯干放置,以便给手术者提供满意的操作空间。覆盖手术单后患者上肢被遮挡,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不能直接观察到上肢手部的情况,不利于对输液和监测的管理。当手术者操作时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上肢挤压摩擦,导致静脉和动脉留置针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时有发生,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也受到很大干扰。手术者挤压患者上肢对无创血压袖带的充气放气干扰更大,所测血压忽高忽低,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压,给手术中管理带来极大不便,特别是肥胖病人身宽超过手术床宽度,手术者对上肢的挤压更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可拆卸式手术床上肢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可折卸式手术床上肢挡板,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挡板支架分上段、下段,呈直角状,上段中设置有移动槽,挡板下端的支脚插入其中并用固定螺丝固定,挡板支架下段套接固定件,固定件上设置螺帽,固定件另一侧有夹板,用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是在不影响手术的同时防止术者(指医师)可能对患者上肢的挤压,以确保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不受干扰,同时避免动静脉留置针的松动脱落。本实用新型是可拆卸式的,以方便需要时使用,不需要时折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拆卸,使用可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结构说明:
挡板1的下端有支脚2,本例中为二个支脚2;挡板支架4有二段,分上段和下段,呈直角状分布,上段中间设置移动槽3和固定螺丝7,下段有固定件5,固定件5上有螺帽8;固定件5另一侧的固定装置是夹板11并用螺栓9连接,或是轨道槽,固定件5另一端设置在轨道槽内并可移动;挡板支架4的上段与下段之间设置转动件10,相互之间可转动。
图中,省略了轨道槽,未画出。
本实用新型应用说明:
当手术过程中需要安装挡板1时,首先将固定件5套在挡板支架4的下段上,固定件5另一侧的固定装置是夹板,夹板11的上、下夹住手术床6的边缘并用螺栓9固定,再用螺帽8将固定件5与挡板支架4下段固定住;然后,将挡板1下端的支脚2放入挡板支架4上段上的移动槽3中,沿移动槽3内移动调整,找到最合适地方,用固定螺丝7将支脚2牢牢固定位,方式是支脚2底部内中空并有内螺纹,与固定螺丝7外螺纹匹配,或支脚2外侧有外螺纹,与固定螺丝7内螺纹匹配连接;由于挡板支架4的上段和下段呈直角状分布,因此很容易实现从手术床6边缘到手术床6的上部空间,其高度可通过固定件5调整挡板支架4下段。
这样,当手术时需要患者上肢内收于躯干两侧时,可在手术床6的一边或两边加上上肢挡板1,并根据患者体形调整挡板1的高度后牢固固定于手术床6侧边,在不影响手术的同时防止术者(指医师)可能对患者上肢的挤压,以确保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不受干扰,同时避免动静脉留置针的松动脱落。
另一个固定装置是将轨道槽固定安装在手术床6的边缘上,固定件5另一端放置在轨道槽内,可平行移动,用螺帽8在固定固定件5的同时将固定件5固定在轨道槽内,以取代夹板11和螺栓9。
挡板支架4的上段可通过上段与下段之间的转动件10,将挡板支架4上段转动,从而使挡板1从手术床6上方移开,以方便其他处理;如果需要,可再转动挡板支架4上段,将挡板1再移回到手术床6上方。
挡板1两端长度可大于或小于手术床6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51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