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缷式钢模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4169.6 | 申请日: | 201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星桥;胡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安耐钢模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8 | 分类号: | E04G9/08;E04G19/00;E01D21/00;E04G13/00;B28B7/1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帅玲 |
地址: | 4413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缷式钢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速公路、铁路桥梁施工用预制混凝土梁、墩、栏成型的钢模用钢模板。
背景技术
大型预制T型梁、桥墩、护栏等通常使用钢模成型,预制成型后,钢模要从预制品上缷下来,再次使用。但成型中往往受以下因素的影响,预制品很难缷下,无法脱离,脱模是预制施工的一大难题。
1、预制品的几何形状复杂、不规则,不利脱模;
2、混凝土直接与钢模接触,复合力较大,难以脱模;
3、钢模板表面粗糙度大或反复使用次数多,表面凸凹不平,不易脱模;
4、钢模板变形严重,强度不足,造成脱模困难。
目前,在各高速公路、铁路施工场地预制成型大都采用在模具上涂脱模剂的方法脱模,而脱模剂容易失效,与钢模之间复合力差,对于简单形状的预制品脱模,对方便脱模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对于形状较为复杂的预制品来说,使用脱模剂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实际脱模时,工人大多使用简单的工具采用撞击法脱模,因而很容易造成模板变形,导致钢模板过早失效并损坏,甚至使钢模报废,不能再使用,浪费严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预制成型难以脱模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缷式钢模板,通过在与钢模板连接的横肋和卸模梁之间增设千斤顶,以实现钢模板与预制品自动脱离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横肋与钢模板连接,横肋与钢模板分别为两个,横肋与对应的钢模板焊为一体,其间有间隙,横肋的两端装有铰链,卸模梁铰接于铰链之间,卸模梁为弧形,千斤顶的两端分别装于横肋与卸模梁上,千斤顶为液压双作用千斤顶,横肋与铰链焊为一体。
当千斤顶的两个活塞相对运动时,通过分别带动两个钢模板在中部向上移动使钢模板脱离预制品,达到自动卸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自动对任何钢模板有理化脱模,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效提高钢模的强度、使用寿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模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横肋6与钢模板3分别为两个,横肋6与对应的钢模板3焊为一体,其间有间隙,便于千斤顶2的两个活塞带动其向上运动时不相互抵触;横肋6的两端分别焊接有铰链1,弧形卸模梁4铰接于两个铰链1之间,两个千斤顶2的两端分别装于横肋6与卸模梁4上,千斤顶2为液压双作用千斤顶,装在横肋6靠近中部位置,千斤顶2与横肋6(中部直线)的角度为大于90度、小于120度,以充分保证千斤顶2使钢模板3脱离预制品5。
如图2所示,在实际预制成型后卸模过程中,当两个千斤顶2的两个活塞相对运动时,通过分别带动两个钢模板3在中部向上移动使钢模板3脱离预制品5,达到自动卸模的目的。
根据预制品5的成型规格,本实用新型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有多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安耐钢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安耐钢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41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板的改良
- 下一篇:用于曲面滑动加压连续固液分离机中的压力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