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泡茶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2866.8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7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曹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宏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 |
代理公司: |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 44263 | 代理人: | 余晓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茶机或煮茶机,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排放茶水的泡茶机。
【背景技术】
现代茶文化当中,泡茶过程中,泡茶时间的掌控最为讲究,茶叶浸泡4-6分钟后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此时饮用最佳,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哧。然而泡茶技术主流为人工操作,其步骤复杂(包括:烫壶、置茶、温杯、高冲、低泡、分茶、敬茶、闻香、品茶),整个泡茶过程全手动操作,难以精确掌握泡茶时间之长短,进而无法精确控制茶之浓度与色相,容易导致同种茶叶经由同一人不同次泡茶得出茶之浓度、色相、口感皆所有不同,无法稳定统一茶质及其口感,而且反复冲茶显得更加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全手动操作每次泡茶时间难以一致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排放茶水的泡茶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泡茶机,包括有杯体、杯盖和盛水容器,还设有泡茶控制结构,包括有内置单片机的步进马达、升降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杠杆、第二杠杆、阀塞和开关;所述步进马达和所述开关导通连接;所述升降盘上表面设有上升区和下降区,且中央设有开口朝下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安装固定在所述步进马达的旋转轴上;所述第一杠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杯体上端开口的缘边上,且一端置于杯体外,另一端置于杯体内;所述第二杠杆设于所述杯体内的底部,包括前端和尾部,所述尾部连接所述阀塞;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所述第一杠杆外端连接,下端与所述升降盘连接,且上下两端均设计成球面;所述第二连杆上端与所述第一杠杆内端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二杠杆前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上端与所述杯盖连接,下端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阀塞设于所述杯体底部内侧出水口处,充分密封住与所述出水口接合处。
其中,控制部还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和开关,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控 制所述步进马达工作,所述开关导通或断开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泡茶机还包括有第三连杆,其上端与所述杯盖连接,下端与所述开关连接。升降盘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上升区和下降区,所述第一连杆上下两端均设计成球面。
所述杯体底部内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支撑住所述第二杠杆,且支撑点位于所述第二杠杆靠近前端的位置上,使其向下压住尾部连接的所述阀塞。
所述杯体内侧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边缘安装在杯体侧壁与漏斗形底部接合处,所述支架包括有一用于限制阀塞运动范围的罩体,该罩体悬空设于杯体内,并以固定条固定住,所述罩体罩住所述阀塞;所述支架还设有一固定部,所述第二杠杆前端置于所述固定部内。
所述杯体上端内侧所述第一杠杆下方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一端穿过杯体侧壁并固定住,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部上方也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杆上端套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下端套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都比所述第二连杆的杆身大。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泡茶机智能地、自动地完成整个泡茶过程,完全不需要人工操作,使用十分简单、轻松、方便,并且可以精确地控制每次泡茶时间,保证了每次泡出的茶水浓度、色相、口感都非常相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泡茶机阀塞处于关闭状态的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泡茶机阀塞处于打开状态的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至图2。图中杯体1、杯盖2、盛水容器3、步进马达41、升降盘42、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4、第三连杆45、第一杠杆46、第二杠杆47、阀塞48、开关49、支架40、罩体401、固定部406。
如图中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宏,未经曹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28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块卫生纸自动分切包装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电压互感器用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