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冲仓悬料自动疏通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02650.1 | 申请日: | 2011-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7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罗全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8/70 | 分类号: | B65D88/70;B65G65/4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 地址: | 40008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仓悬料 自动 疏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仓的出料监测和自动疏通控制技术,具体为一种缓冲仓悬料自动疏通装置。
背景技术
缓冲仓是球团矿生产中造球原料储存的重要设备,主要作用是保证造球原料的稳定供应。由于造球原料含有水分及粘结剂(膨润土),在缓冲仓储存时极易发生物料堵塞,因此,在缓冲仓内通常设置有用于疏通物料的振打器,每当出现物料堵塞出料口时,可通过工人手动开启振打器将缓冲仓疏通。但是,由于每次清理时都需要工人手动操作,依靠工人在不同的地点来回走动观察,工作效率很低;而且工人无法对缓冲仓的出料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做到及时清理,通常都是发现物料供应中断后,再去疏通缓冲仓,这就造成了物料供应的中断,从发现物料供应中断到疏通缓冲仓又要间隔一定时间,严重影响了造球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时监控缓冲仓的供料情况,并能自动疏通缓冲仓悬料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缓冲仓悬料自动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水平设置在缓冲仓出料口处的出料皮带上方,在联动杆上设有用于控制联动杆转动的挡料块,联动杆与设置于缓冲仓外壁上的压缩空气触发开关连接,联动杆转动到位后使压缩空气触发开关产生动作。
所述联动杆与缓冲仓出料皮带的间距为10~30 mm,根据出料量的不同需求,其间距可以灵活调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联动杆上的挡料块能够实时监测缓冲仓的出料情况,不需要人工监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在第一时间自动疏通缓冲仓,最大限度减少了物料供应中断的时间,保障了造球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疏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联动杆,2—挡料块,3—压缩空气触发开关,4—出料皮带,5—安装块,6—缓冲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缓冲仓悬料自动疏通装置,包括联动杆1,所述联动杆1水平设置在缓冲仓6出料口处的出料皮带4上方,在缓冲仓6上固定有一个凹形的安装块5,联动杆1的一端放置在安装块5的凹口内并可自由转动;在联动杆1上设有用于控制联动杆转动的挡料块2,挡料块2在出料时与出料皮带4平行;在缓冲仓6的外壁上设有压缩空气触发开关3,压缩空气触发开关3用于控制设置于缓冲仓出料口仓壁上的压缩空气内,联动杆1的另一端设置在压缩空气触发开关3的触发位置,联动杆1转动到位后将压缩空气触发开关3开启。
由于料层的厚度通常为20~30 mm,因此为使联动杆1在正常出料时不触动压缩空气触发开关3,将联动杆1与缓冲仓出料皮带4的间距设置为10~30 mm。这样在正常出料的情况下,联动杆1不会转动,就不会触发压缩空气触发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缓冲仓正常出料时,物料随着出料皮带4输出,由于料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物料会推动挡料块2上翻,使挡料块2始终处于与出料皮带4平行的状态;当缓冲仓内出现物料堵塞,出料口的物料会减少,从而导致料层厚度降低,这时挡料块2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由于挡料块2与联动杆1固为一体,联动杆1也会产生相应的转动,当联动杆1转动后就会触发压缩空气触发开关3,使压缩空气开始工作;当压缩空气将缓冲仓内疏通后,出料又恢复正常,物料层增高,又会推动挡料块2上翻,从而使联动杆1与压缩空气触发开关3脱离接触,压缩空气随即停止。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2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