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泵站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02327.4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5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善发;李红;蒋隽睿;何义明;胡龙;白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0 | 分类号: | F04B4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高为华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泵站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站监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泵站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上世纪90年代起,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研究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保护水环境成为重点的研究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推进,城市排水管网日益完善,对解决我国城镇水环境污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大部分城市排水管网仍然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居民需要,限制了城市河道水质的进一步改善,有的甚至造成比较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目前,全国高截污率地区和城市,排水管网雨污混接、管网渗漏等问题造成的雨污混杂水使得河道水质普遍受到影响,水质达不到功能区标准,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并且即使在采用了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地区,雨水管道中还是有一定的旱流污(废)水。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市政泵站排江量统计为例,2004年旱流污水排放达到34.75万m3,雨污混合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高达1000mg/L,对于河道水质的影响可以持续2-3天。因此,在雨水泵站的设计建造时,一般都考虑在集水池内设置截流泵,用于截流集水池中的雨污混杂水;同时,该泵还可以用于雨水泵站检修时抽空集水池。
但由于在雨水泵站的实际运行中,一般采用人工控制雨水泵和截流泵的开/停,因此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非线性,对于集水池中的雨污混杂水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防止因雨水泵站中雨污混杂水的排放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在下雨时,由于缺乏实时控制,也不能充分发挥雨水泵站的雨水蓄积作用,往往造成了路面积水严重。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实时在线监测控制雨水泵站的自动化运行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雨水泵站截流泵和雨水泵的监测控制中存在的滞后性和非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泵站监控系统,包括集水池,截流泵,雨水泵,监测仪,管网水力学模型模块和气象预测模型模块。所述截流泵和雨水泵上设有行程控制装置,所述监测仪设于集水池中以及截流泵和雨水泵的管道处,所述管网水力学模型模块和气象预测模型模块相连,所述监测仪通过所述管网水力学模型模块和气象预测模型模块与设有行程控制装置的截流泵和雨水泵相连。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监测仪包括设于截流泵和雨水泵管道处的电磁流量计、设于集水池中的超声波液位计。优选的,其中所述监测仪还包括雨量计。
进一步的,其中还包括一触摸式工控机,所述管网水力学模型模块和气象预测模型模块设于所述触摸式工控机中。
进一步的,其中还包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触摸式工控机通过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所述监测仪、截流泵和雨水泵相连。
进一步的,其中还包括水质检测仪,所述水质检测仪置于所述集水池中。优选的,其中所述水质检测仪包括悬浮物检测仪和化学需氧量检测仪。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泵站监控系统包括集水池、截流泵、雨水泵、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液位计、雨量计、水质检测仪、触摸式工控机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测仪和气象预测及水力学模型模块实时在线监控截流泵和雨水泵的运行,对于集水池中的雨污混杂水及雨水进行了有效的排放控制,既有效的控制了排放雨污混杂水对环境的污染,又充分发挥雨水泵站的雨水蓄积作用,防止造成路面积水的形成。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水泵控制单纯参考水位的简单运行模式,在控制方法中引入降雨效果预测技术,通过水力学模型模块跟踪模拟预报降雨历时内集水池及雨水管道运行工况,指导雨水泵站在雨前预抽空和一般降雨等运行工况下控制参数的调整,开展控制模式间的动态选择与切换,优化泵站晴天时截流水量和雨天时排江水量的对比,在现有设施排水能力可承受的前提下,增加晴天时截流水量,基本实现气象上小雨(10mm/24h)条件下雨水泵站雨污混杂水不排江或少排江,实现雨水管道晴天时多截流、雨天时少排放的控制目的,控制效果兼顾了雨水泵站周边河道的水体质量和服务区域的城市防汛安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监控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23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