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01723.5 | 申请日: | 201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7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姜爱国;赵杰;陈善龙;张友棣;王登富;孙兆俊;江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冶金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马祥明 |
地址: | 250308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余热 集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装置,特别是用于石油、化工和焦化等行业的管式加热炉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工业用管式加热炉烟气排放温度大约380℃,在石油、化工和焦化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多台管式加热炉,热量浪费非常严重,对这部分热量的回收目前存在以下状况:1.不进行余热回收直接排空,所以不符合环保节能要求;2.余热回收设备效率低,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运行费用高;3.对于不同加热介质和被加热介质的管式加热炉群进行余热回收时难于控制烟气和空气的流量;4.多台管式加热炉之间在系统或某台加热炉出现故障时难于切换,难于保证正常管式加热炉的独立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管式加热炉余热回收效率低,分散设置运行费用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该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不仅可以对多台管式加热炉集中回收利用,而且具有较高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台并列的管式加热炉,炉顶装有带有烟囱翻板的烟囱,炉底设有空气围管,其特征是:余热回收器的烟气进口与主烟道相连接,烟气出口连接着引风机并连接到总排放烟囱,主烟道通过支烟道连接到各管式加热炉烟囱翻板下侧的烟囱上,热管余热回收器的空气进口装有鼓风机,预热后空气出口连接着主风管、主风管通过支风管连接管式加热炉底部的管式加热炉空气围管。
所述的支烟道上装有烟气蝶阀,所述的支风管上装有热空气蝶阀和一端开放的空气蝶阀。
所述的引风机、鼓风机与装有变频器的风机控制柜相连接。
所述的余热回收器为热管式余热回收器或螺旋翅片管式余热回收器。
所述的热管式余热回收器采用带隔板的两厢结构,热管固定在隔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高效的热管换热技术,采用集中换热,从而降低设备成本,提高了换热效率和降低能耗,同时也降低运行成本和设备的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式加热炉,2.管式加热炉空气围管,3.空气蝶阀,4.热空气蝶阀,5.烟气蝶阀,6.支风管,7.支烟道,8.主风管,9.主烟道,10.余热回收器,11.鼓风机,12.引风机,13.总排放烟囱,14.风机控制柜,15.烟囱翻板,16.管式加热炉燃烧器,17.管式加热炉烟囱,18.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所示:
实施例1,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集中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台并列的管式加热炉1,炉顶装有带有烟囱翻板15的烟囱17,炉底设有空气围管2,其特征是:热管余热回收器10的烟气进口与主烟道9相连接,烟气出口连接着引风机12并连接到总排放烟囱13,主烟道通过支烟道7连接到各管式加热炉烟囱翻板15下侧的烟囱上,热管余热回收器的空气进口装有鼓风机11,预热后空气出口连接着主风管8、主风管通过支风管6连接管式加热炉底部的管式加热炉空气围管。支烟道上装有烟气蝶阀5,所述的支风管上装有热空气蝶阀4和一端开放的空气蝶阀3。引风机、鼓风机与装有变频器的风机控制柜14相连接。热管式余热回收器采用带隔板的两厢结构,热管18固定在隔板上。
某单位现有2台焦油管式加热炉和2台工业萘管式加热炉各自独立工作,每台管式加热炉的排烟温度为350℃以上,高温烟气由各自独立的烟囱排出,燃料气为天然气,空气和燃料气均未预热。空气以环境温度进入助燃,也要消耗部分热量,浪费严重,热效率很低,不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后烟气由管式加热炉烟囱翻板下引出,通过支烟道和烟气蝶阀进入主烟道,主烟道与热管余热回收器连接,换热降温后经过引风机和总排放烟囱排出,空气由鼓风机鼓入经热管余热回收器被加热进入主风道,主风道与支风管连接,支风管与管式加热炉空气围管连接,围管与每个燃烧器的空气入口连接,热空气通过围管均布后进入燃烧器助燃。空气预热后的温度达到200℃,烟气排放温度降到70℃,因此提高了设备的热效率,降低了燃料消耗,减少了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降低了设备的使用维护费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冶金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冶金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17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