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00917.3 | 申请日: | 2011-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8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韦冠仰;林志杰;蔡旺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79 | 分类号: | H01R12/79;H01R13/50;H01R13/629;H01R13/639;H01R13/648;H01R13/658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电磁波干扰并且具有卡扣机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周围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
一般的电连接器焊固于电路板上,并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电连接器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电连接器置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并作为电气讯号的转接。
一般传统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以及上盖,上盖可相对于绝缘本体旋转移动而产生开启与闭合的状态,当上盖开启时,可将软性排线插入于绝缘本体中,当上盖闭合时,可将软性排线电性搭接于导电端子上并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
然而,上述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由于没有设置其它的辅助结构来减少电磁波的干扰(EMI),所以电连接器中所传递的电气讯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噪声过大,进而影响电气讯号的传递,导致产生客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解决现有电连接器的结构对于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成效不佳,导致电连接器的电气讯号很容易受到外界 电磁波干扰的影响,使得电气讯号的传递效果变差,进而导致产生客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数个端子插槽以及至少一凹槽,容置空间位于绝缘本体的前侧,凹槽位于绝缘本体的后侧,且凹槽连通于容置空间,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金属壳体自绝缘本体的后侧组装于绝缘本体上,其中金属壳体包括一上壳以及相对于上壳设置的一下壳,上壳与下壳之间形成一开口可容纳绝缘本体,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止退部、一回弹部、一操作部以及一连动部,回弹部组装于凹槽内且位于上壳与下壳之间,止退部自回弹部延伸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操作部连接于上壳且位于绝缘本体的上方,连动部连接于操作部且朝该下壳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在绝缘本体上包覆一金属壳体,并透过金属壳体的接地部接地,如此可达成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干扰而导致客诉的问题;此外,在金属壳体上还设有止退部、回弹部、操作部以及连动部,可用来取代现有电连接器的上盖来达到卡扣固定以及释放软性传输单元的目的。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尚未组合软性传输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电连接器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电连接器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6A为图3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A为图6A中的绝缘本体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7B为图7A中局部放大图;
图7C为图7A中局部放大图;
图8A为图3中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B为图8A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尚未组合软性传输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A为图10中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1B为图11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0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学注射系统中的流体清除
- 下一篇: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