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可再充电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2246.7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4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琦;金光万;崔民圭;姜根永;梁壹锡;金钟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10/058;H01M4/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金拟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可再 充电 蓄电池 | ||
1.锂可再充电蓄电池,包括:
包括正极集流体层和正极层的正极板;
与所述正极板隔开的负极板,所述负极板包括负极集流体层和负极层;和
设置在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之间的聚合物电解质,
其中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的至少一个包括混合正极活性材料或混合负极活性材料。
2.权利要求1的锂可再充电蓄电池,其中所述混合正极活性材料包括以1∶99~99∶1的重量比率混合的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
其中所述橄榄石型磷酸铁锂包覆有碳颗粒并具有纳米尺寸,
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包含过渡金属且未掺杂有或者掺杂有选自铝、铁、铜、钛和镁的杂质,并且
其中所述过渡金属选自镍、钴和锰。
3.权利要求1的锂可再充电蓄电池,其中所述混合负极活性材料包括以99∶1~1∶99的重量比率混合的尖晶石锂钛氧化物(Li4Ti5O12)和锂钛氧化物纳米管(LixTiO2,0<x<2)。
4.权利要求1的锂可再充电蓄电池,其中所述正极层包括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未掺杂有杂质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掺杂有杂质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单一正极活性材料,
其中所述橄榄石型磷酸铁锂包覆有碳颗粒并具有纳米尺寸,
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包含过渡金属且未掺杂有或者掺杂有选自铝、铁、铜、钛和镁的杂质,并且
其中所述过渡金属选自镍、钴和锰。
5.权利要求1的锂可再充电蓄电池,其中所述负极层包括碳基或非碳基材料中的单一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碳基材料包括硬碳、软碳或石墨,且所述非碳基材料包括尖晶石锂钛氧化物(Li4Ti5O12)或锂钛氧化物纳米管(LixTiO2,0<x<2)。
6.权利要求1的锂可再充电蓄电池,其中所述聚合物电解质包括包含聚合物基体、无机添加剂和盐的有机电解质溶液。
7.权利要求6的锂可再充电蓄电池,其中所述聚合物基体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聚砜、聚氨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丁二烯、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尼龙、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淀粉、琼脂和nafion、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的共聚物、或其混合。
8.权利要求6的锂可再充电蓄电池,其中所述有机电解质溶液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二甲氧基乙烷、甲酸甲酯、甲酸乙酯和γ-丁内酯。
9.权利要求6的锂可再充电蓄电池,其中所述无机添加剂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二氧化硅(SiO2)、滑石、氧化铝(Al2O3)、二氧化钛(TiO2)、粘土、和沸石。
10.权利要求6的锂可再充电蓄电池,其中所述盐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高氯酸锂(LiClO4)、三氟甲基磺酸锂(LiCF3SO3)、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N(CF3SO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未经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22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层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硝酰基化合物组合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