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便的抢护管涌围井及配套的集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60417.2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梦云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E02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43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便 抢护管涌围井 配套 集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便的抢护管涌围井及配套的集水装置,属水利工程防汛抢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防汛抢险中,管涌险情属重大险情,现有技术中控制管涌的方法是用袋土在管涌周围围井,再在井内视险情情况按二级或三级填筑反滤材料。这种方法需要的劳力多、成井速度慢,当管涌的孔径较大时,易耽误险情的及时抢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围井,在险情发生时,能够实时的设置在管涌的出口,无需人工围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有利于险情的及时抢护,还能够反复使用,可降低抗洪器材的成本,运输和储备均很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轻便的抢护管涌围井及配套的集水装置,围井采用热塑性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等制成,围井井壁内外均有便于确定滤料厚度的刻度线,井壁有根据滤料厚度设置的排水孔,围井配备有底部与地面接触防漏水的防渗膜、排水管和观测水色及水量变化的集水装置。管涌险情发生时,先对管涌出口周围的石子、浮土做简单的清理,再铺设中心开孔、孔径略大于围井内径的防渗膜,然后将围井直接放在防渗膜上,将井外壁的防渗膜裹住围井后用透明胶带封闭,再在围井周围填粘土进一步密实围井底部与地面的缝隙,然后视险情情况按二级或三级填筑反滤材料。配套的集水装置带有量水刻度线,集水装置用于观测水色及水量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抢护管涌围井正视图
图2抢护管涌围井俯视图
图3观测水色及水量变化的集水装置正视图
图4抢护管涌围井及配套集水装置轴测图
图1、图2、图3和图4中1-围井,2-井壁内、外刻度线,3-井壁排水孔,4-防渗膜,5-透明胶带,6-集水装置,7-集水装置量水刻度线,8-排水管,9-地面,10-粘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轻便的抢护管涌围井及配套的集水装置包括围井1,可以具体观测反滤材料厚度的井壁内外刻度线2,控制井内水位的井壁排水孔3,防止井底渗水的防渗膜4,封闭并固定防渗膜4于井壁外表面的透明胶带5,配套的观测水色及水量变化的集水装置6,观测围井水量变化的集水装置量水刻度线7,将围井内的水通过井壁排水孔3导出的排水管8。
本发明可按如下步骤施工:
(1)清理管涌出口周围的杂物;
(2)铺设中心开孔、孔径略大于围井内径的防渗膜4;
(3)将围井1直接放在防渗膜4上,并将井底外壁的防渗膜4沿围井1外表面裹住后用透明胶带5封闭;
(4)在围井1底部周围填粘土10至略高于透明胶带5的位置,进一步密实围井1底部与地面9之间的缝隙;
(5)视险情情况确定反滤材料总厚度后,将不使用的井壁排水孔3用透明胶带5和防渗膜4于井壁内、外双侧封闭;
(6)视险情情况按二级或三级导滤填筑反滤材料,每一级反滤材料厚度确定后按井壁内、外刻度线2填筑至相应高度;
(7)在最上层反滤材料上方的井壁排水孔3处插入排水管8,排水孔3与排水管8处的缝隙,于井壁内、外双侧用透明胶带5和防渗膜4封闭;
(8)在排水管8下方的地面9上放置配套的观测水色及水量变化的集水装置6,在险情得到控制后,通过配套的观测水色及水量变化的集水装置6和集水装置量水刻度线7,观测流量和水色的变化,以分析险情的变化发展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梦云,未经杨梦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0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