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深水宽带水声换能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60276.4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8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唐义政;钟琴琴;仲林建;唐军;罗马奇;李建成;余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0K9/12 | 分类号: | G10K9/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宽带 水声换能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声换能器领域,主要是一种耐深水宽带水声换能器,其功能主要是由多个或单个发射换能器或接收换能器进行声电转换,目前主要应用到水声探测、水声信号传递、海上工程实施等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信号处理技术迅速发展,要求水声换能器除具有高电声效率、高接收灵敏度、宽的工作频带外还要能在大深度的水深坏境中工作。近几年来有一些国内外的报道只有介绍宽带换能器的设计,如匹配层加柔顺层、双激励换能器加匹配层、弯曲振动加匹配层等等复合应用技术,通过多谐振进一步拓宽了频带,可是这些工艺应用于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上却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例如工艺太复杂以致不能满足可靠性要求或者尺寸太大而不能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抗压性强、性能稳定的耐深水宽带水声换能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耐深水宽带水声换能器,主要包括基阵架、一组基元和承压板,基元安装在基阵架中,基阵架的下方设有承压板,承压板通过螺钉与基阵架连接,承压板上设有引出线孔,每个基元设有单独的引出线穿出引出线孔。
所述基元为单匹配层纵向振动型换能器,主要由匹配层、前盖板、陶瓷元件和后盖板组成,陶瓷元件的上下部设有前盖板和后盖板,前盖板的上部设有匹配层,引出线从陶瓷元件中引出。
所述基阵架由铝板支撑架和聚氨酯泡沫基阵架组合而成,铝板支撑架与聚氨酯泡沫基阵架之间用环氧树脂相互粘接。
所述基阵架、基元和承压板采用聚氨酯橡胶进行整体硫化和封装。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基阵架的结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使得整个水声换能器能在550米水深下正常工作,工作频率带宽宽,声学性能优越,并且满足全阵工作在14kHz~27kHz频带内,单条发射响应值不小于150dB,且单条发射响应起伏不超过5dB,单基元的接收灵敏度响应不小于-175dB,单个基元接收响应起伏不超过6dB。降低了基元间的互辐射影响、提高了可靠的耐高压性能,宽带达到20~40kHz。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元结构试验图;
图4为基阵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单条基元在不同压力下的电导曲线(由3个基元并联输出);
图6为单条基元不同压力下的发射响应曲线;
图7为单个基元不同压力下的电导曲线。
附图标记:基阵架1,基元2,承压板3,螺钉4,引出线孔5,引出线6,匹配层7,前盖板8,陶瓷元件9,后盖板9,铝板支撑架11,聚氨酯泡沫基阵架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这种耐深水宽带水声换能器,主要包括基阵架1、30个基元2和承压板3,各部位的结构配合紧凑,设计简单可靠,基元2安装在基阵架1中,每个基元2都是收发共用型换能器,基阵架1的下方设有承压板3,承压板3为金属材质,加强了整个换能器的刚度,承压板3通过螺钉4与基阵架1连接,承压板3上设有引出线孔5,每个基元2设有单独的引出线6穿出引出线孔5,从上到下走的是直线,这样的结构使得整体的高度尺寸是最小的,而且最可靠。基阵架1、基元2和承压板3采用聚氨酯橡胶进行整体硫化和封装,聚氨酯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且粘接牢靠,适用于高压下换能器的封装。
基元为单匹配层纵向振动型换能器,主要由匹配层7、前盖板8、陶瓷元件9和后盖板10组成,陶瓷元件9的上下部设有前盖板8和后盖板10,前盖板8的上部设有匹配层7,引出线6从陶瓷元件9中引出。基元2采用匹配层技术来拓展带宽,通过多种材料和不同配比的调整来确定匹配层材料,调整不同的高度以确定最优的匹配层设计,这种结构设计简单,可靠性高,抗压性强而且声性能优越。
基阵架1由铝板支撑架11和聚氨酯泡沫基阵架12组合而成,铝板支撑架11与聚氨酯泡沫基阵架12之间用环氧树脂相互粘接,更加加固了其抗压性。聚氨酯泡沫基阵12架由耐压强度为8MPa的高密度聚氨酯泡沫制成,不仅起抗压支撑作用同时也起到基元之间的去耦作用,可靠性高。基阵架1的这种材料降低了基元2间的互辐射影响、增强了可靠的耐高压性能,基阵架1的这种结构不仅耐高压而且提高了机械加工的可行性,加工方式简单,结构尺寸的精度可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0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