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淫羊藿苷或淫羊藿次苷Ⅱ在制备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9307.4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辛华;卢弘;周峰;辛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百奥医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296 | 分类号: | A61K36/296;A61K31/7048;A61P3/10;A61P25/00;A61P2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海罗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淫羊藿 制备 防治 糖尿病 视网膜 病变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糖尿病和药物化学领域,涉及淫羊藿苷或淫羊藿次苷Ⅱ在制备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WHO报告糖尿病发病率接近人口的10%,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可达三亿人,国内近年资料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呈上升趋势,是当今医学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攻关课题,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非糖尿病本身所致,而主要是糖尿病合并症,糖尿病的合并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病因之一,发病率随病程发展而增加。DR具有高发病率、高致盲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但是,目前还没有真正对DR的病理学变化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因此,研究对DR病理变化具有防治效果的药物是重要科学问题。
视网膜是透明而厚度仅有0.1-0.5mm的人体复杂而特殊的结构,主要由四层细胞组成,从最外层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色素上皮层对同它相邻的感光细胞起着营养和保护作用。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由一种由视杆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等成分组成视杆系统,它们对光的敏感度较高,能在昏暗的环境中感受弱光刺激而引起暗视觉,但视物无色觉而只能区别明暗,且视物时只能有较粗略的轮廓,精确性差,也称为晚光觉或暗视觉(scotopic vision)系统;视锥系统由视锥细胞和与它们联系的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等成分组成, 它们对光的敏感性较差,只有在类似白昼的强光条件下才能被刺激,但视物时可辨别颜色,且对物体表面的细节和轮廓境界都能看得很清楚,有高分辨能力,这称为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
尽管糖尿病合并症发生机制仍然有待于深入研究,近来研究提示DR的发病机制与糖尿病高血糖以及糖代谢终末产物在视网膜微血管壁聚集,诱导病理性可激活氧化应激反应,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病理生理变化而导致引起视网膜病变以微血管病理变化变,进一步导致视网膜萎缩以及视神经细胞损伤性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糖尿病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视网膜神经损伤性病理变化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引起致盲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利用胰岛素治疗容易转变成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而且利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但是不能有效的阻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因此,研究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是目前重要的科学问题。
DR的发病机制与糖尿病高血糖以及糖代谢终末产物的聚集可激活氧化应激,引起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变化,导致视神经细胞损伤性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视网膜病变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即血管内皮细胞外间质(ECM)和基膜(BM)成分及细胞黏附分子的异常改变,病理学表现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病变、血管内皮损伤和渗透压增加以及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化瘢痕形成引起视网膜脱离等微循环病变为主要同质特征。因此,改善DR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变化以及糖尿病视神经病理变化已成为防治糖尿病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性的靶点,深入研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探讨对DR具有防治作用的新药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Col IV,RACA以及VEGF是研究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重要标记物,而且Thy-1和Brna-3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标记物,已经成为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效的靶点。
目前有很多致力于研究防治DR的药物,包括严格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血脂的基础药物治疗,以及蛋白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和抑制因子促进剂、肌醇的补充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应用,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生长激素抑制素、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药物、DAG-PKC抑制剂、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剂等针对性药物的应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对视网膜病DR变的病理学变化具有真正有效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百奥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百奥医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93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伸缩式拆装工具
- 下一篇:回转式机床的传感器跟踪微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