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央空调及热水供应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8433.8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5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钟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6 | 代理人: | 陈永辉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官塘成***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空调 热水 供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央空调及热水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机和空气能热水机一般为独立的设备,其实空调制冷时,冷凝器会排出大量热量白白浪费,空气能热水机制取热水时,蒸发器会排出大量冷气,也是白白浪费掉。
为了充分利用空调制冷时产生的废热量与空气能热水机制热水时产生的废冷量,人们自然会将空调机与空气能热水机二者结合,即是市场上出现了空调热泵热水器,这种设备所选的零件配置与管道合理组合,就会充分发挥其一体机功效,开冷气时得到免费的热水。天气冻时,可设置到供暖气及热水模式,一机三用,也就是降低设备投资成本,起到节能减排,符合政府低碳节能减排政策。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企业选择了在厂房里使用蒸发式降温换气机组,蒸发式降温换气机组采用水泵直接将集水盆中水输送到水帘,通过风机吹出,因为通常采用自来水供水,本身水的温度相对就高,制冷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仅能降低4摄氏度左右的气温,耗水量很大,而且没有制暖的功能,为此,一种既能节省能源,又能达到很好制冷和制暖效果的空调机,成为业界刻不容缓的研发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可大幅降低能耗的中央空调及热水供应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它包括多路循环管路,每路循环管路包括一压缩机,所述的压缩机的输出管套接一套管换热器后连接一冷凝器,冷凝器连接第一储液器和第二储液器的入口管,第一储液器的出口管经过一节流装置连通管式蒸发器,管式蒸发器出口管连接一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管,所述第二储液器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分别设有第一旁通阀和第二旁通阀,气液分离器与第二储液器的出口连通压缩机入口管并返回压缩机形成一路循环管路,所述的冷凝器旁设有风机,每个循环管路中的管式蒸发器连接电动阀和风机盘管。
优选地,所述的压缩机的输出管上设有高压开关;
优选地,所述的压缩机的入口管上设有低压开关;
优选地,所述的节流装置出口分两路出口管,两路出口管上分别设有一电磁阀,两路出口管经电磁阀后并为一个管路;
优选地,所述的多路循环管路安装于一机体内,其中,冷凝器设有机体内上部,风机设于机体顶部,其余部件设于机体底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发明创造的中央空调及热水供应系统通过一个系统的管路循环关系的切换,可以实现制冷、制冰及制热三种效果,而且通过业界专业人员的试验,以场所面积120平方为例,最大可将室内温度降低或提高15-20摄氏度之间,具备优良的制冷效果,而且能效比高,比传统的空调节省70-80%左右的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的物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中央空调及热水供应系统包括多路循环管路,每路循环管路包括一压缩机1,所述的压缩机1的输出管套接一套管换热器2后连接一冷凝器3,冷凝器3连接第一储液器4和第二储液器5的入口管,第一储液器4的出口管经过一节流装置6连通管式蒸发器7,管式蒸发器7出口管连接一气液分离器8的入口管,所述第二储液器5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分别设有第一旁通阀9和第二旁通阀10,气液分离器8与第二储液器5的出口连通压缩机入口管并返回压缩机1形成一路循环管路,所述的冷凝器3旁设有风机11,每个循环管路中的管式蒸发器7连接电动阀和风机盘管1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缩机1的输出管上设有高压开关13;,所述的压缩机1的入口管上设有低压开关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节流装置6出口分两路出口管,两路出口管上分别设有一电磁阀15和15’,两路出口管经电磁阀15和15’后并为一个管路;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路循环管路安装于一机体16内,其中,冷凝器3设有机体16内上部,风机设于机体顶部,其余部件设于机体底部。
高速制冷模式时,管路流向为从压缩机1开始,经过冷凝器3冷凝后流向第一储液器4,此时打开第-储液器4的第一旁通阀9,流向节流装置6后通过第一电磁阀15到达管式蒸发器7产生制冷效果,然后通过气液分离器8返回压缩机1。
当需要更低的温度时,则采用高速制冰模式,高速制冰模式时,管路流向为从压缩机1开始,经过冷凝器3冷凝后流向第一储液器4,此时打开第-储液器4的第二旁通阀10,流向节流装置6后通过第二电磁阀15’到达管式蒸发器7产生制冷效果,然后通过气液分离器8返回压缩机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鸿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84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烯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非等径阶梯型圆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