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酯型儿茶素-茶黄酮保鲜茶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8281.1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冠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儿茶素 黄酮 保鲜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冲剂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茶类饮料冲剂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譬如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正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如此丰富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越发受到人们青睐。目前市面上的茶琳琅满目、种类不胜枚举。即便如此,目前人们饮用的茶类制品无论是手工制作抑或机械加工而成,无论是真空包装抑或其他包装,由于茶叶里本身的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和茶黄酮含量有限,所以目前的茶类制品普遍存在着改善免疫力和保健功效不明显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酯型儿茶素-茶黄酮保鲜茶及其制作方法,利于提高免疫力,利于增加保健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有酯型儿茶素-茶黄酮保鲜茶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处理茶叶:将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处理,通过瞬间高温去除水分得到备用茶叶原料;
步骤二,喷洒酯型儿茶素-茶黄酮溶液:在所述步骤一制得的所述备用茶叶原料上均匀喷洒酯型儿茶素-茶黄酮溶液;
步骤三,揉制成形:在所述步骤二中的茶叶温度为45-55℃时进行揉捻处理,使得茶叶汁液流出,茶叶成条形;
步骤四,真空包装:
上述的一种含有酯型儿茶素-茶黄酮保鲜茶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中进行杀青处理的温度为260-300℃,杀青的时间为30-180秒。
上述的一种含有酯型儿茶素-茶黄酮保鲜茶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二中酯型儿茶素-茶黄酮乙醇溶液中,所述酯型儿茶素-茶黄酮的体积百分数为10%-50%。
上述的一种含有酯型儿茶素-茶黄酮保鲜茶的制作方法制得的保鲜茶,包括茶叶,其中,还包括酯型儿茶素-茶黄酮,所述酯型儿茶素-茶黄酮的重量百分比为10%-30%。
上述的一种含有酯型儿茶素-茶黄酮保鲜茶的制作方法制得的保鲜茶,包括茶叶,其中,还包括酯型儿茶素-茶黄酮,所述酯型儿茶素-茶黄酮的重量百分比为10%-30%。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处理后的茶叶上均匀喷洒一定浓度的酯型儿茶素-茶黄酮溶液,增加了茶叶制品中儿茶素-茶黄酮的含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免疫力和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保健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含有酯型儿茶素-茶黄酮保鲜茶的制作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原理图和具体操作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含有酯型儿茶素-茶黄酮保鲜茶的制作方法,其中,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采摘的待处理茶叶通过瞬间高温进行杀青处理,制得备用茶叶原料;作为优选,我们在杀青处理时可以选取温度为260-300℃,时间为30-180秒;接下来,在进行杀青处理制得的备用茶叶原料上均匀喷洒酯型儿茶素-茶黄酮溶液;为了保证效果,既不影响茶叶本身的口感又能起到保健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酯型儿茶素-茶黄酮溶液中酯型儿茶素-茶黄酮的体积百分数为10%-50%,;接着,待茶叶温度为45-55℃时进行揉捻处理,处理的程度以达到茶叶中汁液流出,茶叶成条形的状态为宜;最后,将上述处理好的茶叶进行真空包装即可。
根据上述方法制得的保鲜茶,除了通常食用的茶叶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酯型儿茶素-茶黄酮。其中,儿茶素是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等功能,也常用作抗氧化剂,同时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的功能;茶黄酮可增加抑瘤作用,可降低肠道瘤组织的表达量以及可排除肠道肿瘤细胞毒作用。该种含有酯型儿茶素-茶黄酮的保鲜茶对人们的健康大有裨益。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冠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冠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82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系统、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操作输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