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8186.1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童志刚;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22/02;B21D28/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边缘 倒角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为了在孔边缘设置倒角,多数为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为采用大量人工于钻床上进行倒角操作,这种倒角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重复性操作,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其次,由于每个人在操作倒角孔边缘时,只有靠个人的主观判断,难以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最后,由于采用人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低;第二种是在数控机床上加工,一般先在板料上将孔冲出来,然后再倒角,此种方法倒角时容易将孔的边缘挤压变形,导致孔的直径发生变化,对孔的精度造成不良影响,不符合客户后续使用的要求,产品报废率较高,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了较大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度高、成本低的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底部两端设置有锥形凸台的柱形冲头向下挤压板料冲孔位置;
(2)利用柱形冲头将板料多余冲孔位置冲压去除形成贯穿的孔;
(3)卸料得到成品。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凸台的斜度与所需倒角的斜度相等。
优选的,步骤(1)中,冲头向下挤压的厚度是所需倒角高度的1.2-1.6倍。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柱形冲头的直径大于步骤(2)中所述柱形冲头的直径。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柱形冲头的直径与所需孔的直径相等。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通过巧妙的设计工序顺序,将倒角预先在板料上挤压出来,再冲孔修孔,不受倒角的影响,孔的精度高,工艺简单,加工稳定性好,加工成本低,适用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步骤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成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底部两端设置有锥形凸台1的柱形冲头2向下挤压板料3冲孔位置,其中,所述凸台1的斜度A与所需倒角6的斜度相等,可以直接得到所需要的倒角6,而且冲头2向下挤压的厚度是所需倒角6高度H的1.4倍,预留冲压间隙,防止板料不足而造成产品损坏;
(2)利用柱形冲头4与凹模配合5将板料3多余冲孔位置冲压去除形成贯穿的孔7,其中,所述柱形冲头4的直径D1与所需孔7的直径相等,孔7的精度高。
(3)卸料得到成品。
另外,为了避免冲压力大而影响倒角,步骤(1)中所述柱形冲头2的直径D1大于步骤(2)中所述柱形冲头4的直径D2。
本发明通过巧妙的设计工序顺序,将倒角预先在板料上挤压出来,再冲孔修孔,不受倒角的影响,孔的精度高,工艺简单,加工稳定性好,加工成本低,适用于批量生产。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8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