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7682.5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6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悦;王丽花;罗熙曦;朱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嵌式触控 显示装置 | ||
1.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依次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正面上的第一公共电极、第一介质层和像素电极;
依次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正面上的触摸结构、第二介质层、第二公共电极,所述触摸结构为电容式触摸结构,包括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
触摸检测电路,与所述触摸结构电连接,用于检测触摸信号;
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分布情况,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分为驱动第一公共电极和感应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分为驱动第二公共电极和感应第二公共电极,所述驱动第一公共电极、驱动第二公共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相对,所述感应第一公共电极、感应第二公共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相对;
所述驱动第一公共电极和感应第一公共电极在触摸检测电路之后电连接,所述驱动第二公共电极和感应第二公共电极在触摸检测电路之后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与驱动芯片电连接,由驱动芯片驱动其工作,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触摸检测电路之后;
所述驱动第一公共电极和感应第一公共电极在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和所述驱动芯片的连接处电连接,所述驱动第二公共电极和感应第二公共电极在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和所述驱动芯片的连接处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结构为单层触摸结构,包括位于同一层的多条平行的驱动电极、多条平行的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交叉排列,每一条驱动电极被多条平行的感应电极分割成多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第一公共电极和所述感应第一公共电极均为条状,且与所述每条感应电极平行;
所述驱动第二公共电极和所述感应第二公共电极均为条状,且与所述每条感应电极平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第一公共电极和所述感应第一公共电极均为条状,且与所述每条驱动电极平行;
所述驱动第二公共电极和所述感应第二公共电极均为条状,且与所述每条驱动电极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结构为双层触摸结构,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感应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交叉排列的多条平行排列的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具有绝缘层,所述感应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或者所述驱动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时,所述驱动第一公共电极和所述感应第一公共电极的形状、延伸方向与所述驱动电极的形状、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驱动第二公共电极和所述感应第二公共电极的形状、延伸方向与所述驱动电极的形状、延伸方向相同;
在所述感应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时,所述驱动第一公共电极和所述感应第一公共电极的形状、延伸方向与所述感应电极的形状、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驱动第二公共电极和所述感应第二公共电极的形状、延伸方向与所述感应电极的形状、延伸方向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为滤光板。
9.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正面上的IPS/FFS显示模式的像素结构,所述像素结构包括公共电极;
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正面上的触摸结构,所述触摸结构为电容式触摸结构,包括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
触摸检测电路,与所述触摸结构电连接,用于检测触摸信号;
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分布情况,所述公共电极分为驱动公共电极和感应公共电极,所述驱动公共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相对,所述感应公共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相对;
所述驱动公共电极和感应公共电极在触摸检测电路之后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与驱动芯片电连接,由驱动芯片驱动其工作,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触摸检测电路之后;
所述驱动公共电极和感应公共电极在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和所述驱动芯片的连接处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76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侧腔充油结构的圆筒式超高压力传感器
- 下一篇:梭床同步旋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