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多路入侵检测防御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7562.5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6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马博;慕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入侵 检测 防御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网络攻击的检测和防护,具体涉及一种网络多路入侵检测防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网络监听部分,国内外主要侧重于通过一些标准函数库,调用网卡设备等,在网络上抓捕数据包,具体的分类大概可分为网络旁路监听部分和操作系统端监控部分。
网络旁路端监听:监听程序在不同操作系统使用的方式不同,在Windows环境下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以编程实现网络监听。具体介绍如下:
(1)Raw Socket(原始套接字),起初是Unix上最流行的网络编程接口之一,后来微软将它引入到Windows中并得以实现。
(2)NDIS(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2fication)由Microsoft和3Com公司联合开发,是Windows中“通信协议程序”和“网络设备驱动器”之间通信的规范。它为协议通信程序操作网络设备提供标准的接口,它支持计算机通过不同的协议栈与网络相连。
(3)Packet 32和WinPcap(Windows Pack2et Capture)都是免费的、基于Windows平台下的网络接口,为Win 32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底层的能力,并且它们工作于驱动层,效率很高。前者是微软的一个实现版本,后者是Unix下的Lipcap移植到Windows下的产物。表1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而在Linux环境下,则有2种方案可供选择以编程实现网络监听。具体如下:
(1)Raw Socket(原始套接字),Unix上最流行的网络编程接口,
(2)Libpcap(Packet Capture library),数据包捕获函数库,本文应用的开发库,使用比较广泛,ethernal,linux下的sniffer就在此下面开发。
(3)Libnet(lib net),libnet提供的接口函数主要实现和封装了数据包的构造和发送过程。
操作系统端监听部分:操作系统端做一些监控处理,要牵扯到访问控制等方式,才能很好的控制针对操作系统做出的一些非法访问和操作,而其监视模块,写入到操作系统内核,可以更加深入的监视外部程序对现有操作系统做的系统调用。在win32平台上,也是使用了ACL列表做访问控制,基本都是微软公司提供的winnt.h下的安全描述符的结构(SECURITY_DESCRIPTOR)做的访问控制工作,并且用WIN32下的access control entries(ACEs)做访问控制,如果进行访问控制操作,必须用微软授权的安全API实现,但是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不开源,限制了很多监控,也屏蔽了内部细节。
而对应的厂家已有一些类似的专利: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主机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专利号:CN200710098609.7.其专利技术核心主要是基于网络和操作系统审计,并且手动在控制中心定义规则,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时的抵御实时攻击。
美国思科技术公司申请的“数据中心环境中的入侵检测”。专利号:CN200580031064.7。其专利核心也是在各节点设置IDS传感器,收集网络数据,记录其产生破坏的数据来源,并且加入特征签名。可以抵御已知攻击,但是每个数据流都要加入签名标识,工作量大,而且对未知攻击无法防御。
西安交通大学申请的Linux环境下基于调用栈图的入侵检测方法。专利号:200510042882.9。其专利主要利用linux系统中触发SYSCALL的技术来提取相关的特征,并且使用PTrace技术获取相关程序调用系统堆栈的情况,其缺点是改动Linux系统内核,如果内核升级,则会造成与该方法的冲突,而且在新的Linux2.6.28内核中由LSM彻底阻止其行为。所以该方法在新的系统中已经失效。
而针对Linux的访问控制方面,NSA工程师M.Tim Jones的相关文献中详细的说明了GNU/Linux中,利用SELinux进行授权访问控制,可以阻止操作系统本身的一些防御更改带来的新漏洞,其中在SELinux使用了其中一种权能模型(Capabilities)实现了相关访问控制技术,而由于权能模型自身漏洞,并且没有提供相应的访问控制接口,造成了安全防御程序对于操作系统监控的困难。
算法检测用到的反向神经网络算法:原有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中,设神经网络网络共有s+1层,输入层为第0层,输出层为第s层。令表示在n+1层中第j神经元与第n中第k个神经元层连接的权值,可以得出其神经元的计算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7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泄压快换接头
- 下一篇:防水式快速软管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