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前碰横梁安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6390.X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5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刘飞;李时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用前碰 横梁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前碰横梁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相关法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前碰横梁作为汽车车身一个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也在不断地改进,但前碰横梁与车体的安装方式却没有改变。传统的前碰横梁安装结构,参见图1-图2, 前碰横梁的横向部分一般由横向构件0021和0022焊接形成封闭的结构,横向部分一般由方形封闭截面型材0023和端部安装板0024焊接而成, 端部安装板0024与方形封闭截面型材0023的纵向方向垂直,横向部分和纵向部分也是通过焊接连成一体;前纵梁0011的前端部需要设计翻边件0012和端部安装板0014, 翻边件0012的纵向部分先和前纵梁0011焊接,然后其铅垂部分再与端部安装板0014焊接.前纵梁的端部安装板0014上设计有3到4个焊接螺母04,前碰横梁的端部安装板0024上相应地开螺栓过孔, 最后前碰横梁通过螺栓03与车体的前纵梁连接成一体.这样的设计需要在前碰横梁和前纵梁的端部都设计与纵向方向垂直的安装板,然后再采用螺栓螺母的方式把前碰横梁连接在车体上,结构复杂,成本高;由于这种结构的安装面位于前纵梁的横向铅垂平面上,安装时安装工具的操作空间容易被前碰横梁的横向部分遮挡住,多造成安装操作困难,或者是为了满足安装操作空间需要把安装板设计得很大,造成重量、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汽车用前碰横梁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降低开发成本,减轻车身重量,蔽开前碰横梁本身对安装操作空间的遮挡,从侧面布置安装点,使安装时操作更加方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它包括前纵梁和前碰横梁,前碰横梁包括焊接在一起的横向部分和纵向部分,所述的纵向部分包括由左右两部分和通过焊接形成封闭的第一箱体结构;所述的前纵梁包括由本体和侧板焊接成密封的第二箱体结构,其中,第一箱体结构插入第二箱体结构,两者间隙配合,第一箱体结构和第二箱体结构配合部分可拆卸连接。
上述的可拆卸连接为螺栓螺孔连接,在第一箱体结构和第二箱体结构配合部分设有螺孔,螺孔内设有螺栓。
上述的螺孔个数为4个,左右两侧各2个。
上述的间隙为0.5mm。
上述的配合部分的长度为30mm。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前碰横梁与车体的连接结构,取消了端部安装板的设计,把前碰横梁直接插入前纵梁的腔体内,在纵梁的主结构面上采用螺栓螺母连接的方式把前碰横梁连接在车体上,减少了零件个数,降低了制造成本,减轻了车身重量; 安装点布置在纵梁的侧面,安装时蔽开了前碰横梁本身对安装操作空间的遮挡, 使安装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前碰横梁安装结构的轴侧视图;
图2是传统前碰横梁安装结构的纵向铅垂A-A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专利的前碰横梁安装结构的轴侧图;
图4是本发明专利的前碰横梁安装结构的装配图;
图5是本发明专利的前碰横梁安装结构的右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专利的前碰横梁安装结构的B-B截面图。
其中,1-前纵梁、2-前碰横梁、3-螺栓、4-螺母、11-本体、12-侧板、21-纵向部分、22-横向部分、211-左部分、212-右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3-6,一种汽车用前碰横梁安装结构,主要涉及车体的前纵梁1和前碰横梁2,本结构左右相对于车身的纵向铅垂平面对称,仅对右边结构进行说明。前纵梁1由本体11和侧板12通过点焊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腔体的形状为方形,但没有特别要求;前碰横梁2由与车宽方向一致的横向部分22和与前纵梁方向一致的纵向部分21组成,两者通过焊接连成一体,21部分由左右两部分211和212通过焊接形成封闭的结构,21部分有30mm长的一段插入前纵梁腔体内,如图5截面B-B所示,插入部分与前纵梁的配合间隙为0.5mm,配合部分的左右两个面上分别均匀布置2个焊接螺母4,并在前纵梁相应的位置开过孔,总装时通过4个螺栓3把前碰横梁固定在车体上。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发明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63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