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燃料蓄热式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5255.3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怀斌;屈治国;卢天健;陶文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1/02 | 分类号: | F23D11/02;F23D11/40;F23D11/4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燃料 蓄热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液体燃料蓄热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燃烧器仍以空间燃烧为主要方式,其存在以下缺点:1、低温空气助燃,燃烧室温度较低且分布不均匀,存在局部高温区,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局部温度过高产生NOx和治癌有机物,其易冒黑烟,造成环境污染。2、燃料和空气混合不够均匀,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CO且燃烧效率降低。3、排烟温度较高,带走大量的热能,燃烧效率偏低。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对燃烧器内加入多孔介质的技术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多孔介质中预混燃烧有很多优点:较高的燃烧效率和稳定性、负荷调节范围广、燃烧器结构紧凑、燃烧极限扩大等,而且燃烧产物中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污染物的含量减少。因此,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烧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通过在燃烧器空腔内加入耐高温多孔介质,增强燃气的预热效果,提高燃烧器的性能,至今有许多文献和专利进行了研究。专利01226080.0提出了渐变型多孔介质燃烧器,通过设置孔隙率和/或孔径逐渐变化的多孔介质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和降低污染物排放。专利200610045688.0、200610135085.X分别提出了一种多孔金属-陶瓷介质气体燃料燃烧器和多孔纤维-多孔陶瓷介质气体燃料燃烧器,通过金属多孔介质或者金属纤维良好的导热性有效预热预混气体,提高燃烧稳定性,扩大贫燃极限,降低污染物排放。上述研究都局限于气体燃料的燃烧。
有关液体燃料在多孔介质中的燃烧机理与特性,国外学者(主要有美国Oklahoma大学和泰国King Mongkut理工大学的学者们)在汽化、燃烧、辐射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讨论了多孔介质物性和结构对液体蒸发和燃烧的影响,研究了液体汽化、燃烧一体燃烧器的机理和优点。与传统的燃烧器相比,他们所研究的燃烧器仍采用喷嘴初步汽化液体,适应性和稳定性不够好。
国内关于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烧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体的预混燃烧,液体蒸发预混燃烧研究几乎是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燃料蓄热式燃烧器,该燃烧器利用相变堆积蓄热小球蓄积烟气余热预热燃烧时所需空气和汽化液体燃料,使之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温度升高,提高了燃烧温度,提高了燃烧效率,消除了燃烧室内局部高温区,使燃烧室内温度分布更均匀,提高了燃烧的热稳定性和燃烧器的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两套结构相同的蓄热燃烧室,蓄热燃烧室包括自上而下的空气-燃料预混室和堆积相变蓄热小球的小球蓄热室,两个蓄热室分别与其下端的燃烧室相连通,在两个蓄热室下端的燃烧室内均设置有点火器,两相同的蓄热室上端分别与液体燃料供应管、带有空气入口及烟气出口的空气烟气两位四通阀相连通,且在液体燃料供应管分别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的蓄热燃烧室及燃烧室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的相变蓄热小球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高于液体燃料沸点的20-200℃。
所述的相变蓄热小球采用带有腔体的不锈钢球壳,小球直径为30-200mm,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体积为不锈钢球壳容积的2/3-3/4,不锈钢球壳外孔封口处采用涂有耐高温胶的不锈钢塞填入外孔密封。
与传统的液体燃烧器相比,本发明相变蓄热小球堆积多孔介质燃烧器可以省去喷嘴,液体燃料可以注射进入燃烧器,经蓄热室蒸发,进入燃烧室,使得燃烧器结构得以简化。此外,烟气排出时,经过空气/燃料蓄热室进行余热回收,降低了热能损失,提高了燃烧效率;另一方面,常温助燃空气和低温燃料分别经过空气蓄热室和燃料蓄热室预热后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燃烧温度;第三,两个燃烧器周期性地换向燃烧,消除了燃烧室内局部高温区,使燃烧室内温度分别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蓄热式燃气锅炉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封装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小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烟气出口,2空气烟气两位四通阀,3、16电磁阀,4空气入口,5、15保温层,6、14空气-燃料预混室,7、13堆积小球蓄热室,8、12相变蓄热小球,9、11点火器,10燃烧室、17液体燃料供应管,I-1不锈钢球壳,I-2相变材料,I-3外孔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52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