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品加工废水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4784.1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孙瑞国;云俊平;郭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高宇 |
地址: | 01011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品 加工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乳品加工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UASB法,即厌氧生物处理法,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处理的对象主要为:(1)高浓度有机废水;(2)污泥处理;(3)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4)生物脱氮、除磷。
UASB法负荷能力很大,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运行良好的UASB有很高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不需要搅拌,能适应较大幅度的负荷冲击、温度和pH变化。
SBR法,即间歇活性污泥法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指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好氧活性污泥法主要应用于生物可以降解的中低浓度有机废水。
SBR工艺集初沉、生物降解和终沉排水等功能于一池的废水处理工艺,无污泥回流系统。与传统的连续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相比,可省去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并具有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修管理,处理效果稳定,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耐水量和耐有机负荷冲击等特点。
UASB+SBR法结合了两种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点,使处理后废水更符合排污标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印染等领域的废水处理。
乳品加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液态奶、冷饮、奶粉、原奶等生产单位的容器、管道、设备加工清洗所产生的较高浓度的生产废水,以及生产车间与场地清洗产生的较低浓度的生产废水和部分生活废水。乳业废水受生产工艺的限制,常常是间歇式排放,水质水量随时间、生产班次有较大的波动,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乳蛋白(如酪蛋白、乳清蛋白等),乳脂肪、乳糖、动植物油、胶体、酸、碱和无机盐类等。其中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较好的生化性,废水的B/C比值约为0.6,生化性能好,很适合于使用UASB+SBR法进行生物降解。
UASB+SBR法处理废水时必须通过水解调节池对废水进行水解酸化后,才能保证后续处理单元或设备的正常运行。
乳品加工企业的废水处理车间水解调节池接纳来至各生产车间的多种产品冲洗管道容器的高浓度乳品废水,所来废水几乎全部为生产清洗时加强酸、强碱的极端混合废水。调节池内部水质在未得到完全均质及酸碱中和时,既不利于水解微生物细菌的正常繁殖,同时生物量也达不到水解调节池工艺对生物量的要求。生产来水COD浓度年平均在3500mg/L左右,已超出了后续的厌氧、好氧、生物菌种处理的负荷范围,为维持整套废水处理工艺的稳定达标运行,废水处理工艺首先禁用了水解调节池的搅拌设备,促进废水中过剩的有机物质在水解调节池8-10个小时的水力停留时间的条件上均质酸化絮凝,这导致废水在乳酸菌的催化下自然形成的乳垢不能被及时地分解,以胶状固体形态悬浮水面形成浮渣,日积月累而产生厚厚的“渣盖”,既影响池容、又不利于后续厌氧工艺的高效运行,使废水处理成本增加,出水不能达标排放。
现有技术对于乳品废水产生的大量浮渣采用刮泥机刮出调节池,进行其他处理,但是由于浮渣含量过大刮泥机的刮板轴容易弯曲变形,且大量的浮渣对于做其他处理存在较大难度,甚至无法处置只能丢弃,造成极大环保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乳品加工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乳品加工废水的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废水经机械格栅排入水解调节池进行水解酸化,同时,在来水口回流0.27%-0.8%池容量的好氧活性污泥并搅拌;
2)经调节池水解酸化后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和清水池进入UASB反应器进行厌氧处理;
3)经UASB反应器处理后的废水,进入SBR反应器进行好氧处理,处理后废水经监测井达标后排放。
根据本发明的乳品加工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好氧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成分为菌胶团、细菌、原生动物及少量的藻类。
根据本发明的乳品加工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搅拌为每天搅拌两次,每次10分钟。
根据本发明的乳品加工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SBR反应器处理废水后,还产生用于加到水解调节池的好氧活性污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4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