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消声器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4425.6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德林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刘瑜冬 |
地址: | 31805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消声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消声器。
背景技术
消声器是家用空调及中央空调常用配件,一般用于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其原理是利用装置在管道中声学性能突变处的声反射作用,借助管道截面的突然扩张、收缩或旁接共振腔,产生声阻抗失配,使某些频率的声波在声阻抗突变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空调消声器通常安装于转子压缩机或涡旋压缩机的进出口或气流管道上,它既能允许气流顺利地通过,又能有效地阻止或减弱声能向外传播。目前,空调中最常用单节扩张式消声器结构如图1所示,其结构组成是在本体2顶部与底部分别连接一根铜制进气管1、排气管3,通过焊接方式将进、排气管与本体连接在一起。该消声器的制造工艺及安装比较简单,能比较有效地消减部分噪音,但是同时存在部分频率上的噪音不能消减,同时为了提高降噪效果,通常要增大扩张腔,使得生产成本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消声器结构和制作方法的改进,以最低能源消耗制造出比传统消声器的消声效果更好,价格成本更具优势的新型消声器,以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调消声器,包括消声器本体,进气通道,排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分别安装在本体的两端,消声器本体由多个腔体串联构成。消声器采用多腔体的结构形状,可使声能经过多次的扩张、收缩,从而提高降噪效果。
所述消声器本体中相邻两腔体之间的形成一个凹槽,凹槽侧壁的倾斜角度大于0度小于等于85度。本体上的腔体处于同心/偏心。
上述进气通道是一根整体管道或由一根进气管和内管相互连接组成。进一步的,通气管道可以是进气管和内管通过相互嵌套的方式连接而成。
为增加进气通道和消声器本体之间在焊接前的连接强度并保证焊接间隙均匀,进气通道与本体相连接的进气管/内管上有凸起,通过凸起形成的凸筋结构实现其与本体相连接。上述采用凸筋方式的连接结构,较传统的连接方式更简单快捷,而且也更牢固、焊接间隙更均匀、渗透更佳、泄露更低。
上述与本体通过凸筋方式连接所形成的凸起形状可以是圆弧形或三角形或方条形。
所述消声器的进气通道、消声器本体及排气通道的材质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结构空调消声器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加工消声器本体:钢管挤压成形一端口后再进行中部挤压形成多个腔体串连的结构,最后挤压另一管体末端形成另一端口;
(2) 加工进气管道:在与本体相连接的进气管道管体处加工凸起形成凸筋结构,再将进气管道的管体与本体进行凸筋连接后进行焊接固定;
(3)将排气管道固定连接在本体的另一端。
上述步骤(2)中所加工的进气管道结构是将进气管和内管相互嵌套连接形成管体结构,凸起所形成的凸筋结构位于进气管/内管与本体连接的表面。
本发明的空调消声器,由于其不同于传统空调消声器的结构使得汽液混合状态冷媒从进气管经过内管进入本体的一个腔体,经过本体中间凹槽进入本体相邻腔体实现声能的一次扩张、收缩,进行第一次,消除噪音,然后再从本体相邻腔的通过凹槽进去下一个相邻腔体实现声能的又一次扩张、收缩……直到冷媒从排气管道流出,声能经过多次扩张、收缩,使噪声降到很低,从而提高的产品的性能。另外本发明将传统空调消声器的一根铜制进气管道改为两根不同材料管道结构,在材料上将一根铜管改为铜管加铁管,大大的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空调消声器的结构;
图2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空调机消声器结构;
图3为本发明本体部分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4 为本发明消声器本体两端缩口的制作方法;
图5是消声器本体与进气通道采用凸筋连接方式的一种实施例;
图6是进气通道为一根管道的空调消声器结构;
图7是本发明空调消声器结构的另一种实施结构;
图8是本发明空调消声器第3种实施结构。
图中,1、进气通道;2、消声器本体;3、排气管道;4、本发明的空调消声器进气管道;4a、本发明空调消声器进气管道的一种实施结构; 5、两腔结构的本体;5a、本发明空调消声器本体的一种实施结构;7、凸起;8、缩口设备;9、本体钢管;10、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德林,未经胡德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44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