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温度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3838.2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5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谢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16 | 分类号: | G01K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石湘波 |
地址: | 2012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温度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温度对于了解电池的性能或者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电池温度检测,大多是利用电源管理芯片(PMU芯片)内部的模数转换器(ADC)采样外部电压来实现的。而基于降低电源管理芯片设计成本的考虑,同时为了确保模数转换器支持更大范围的输入电压(比如0~4.2V),无一例外的,所述电源管理芯片采用了内部集成第一内电阻及第二内电阻,通过分压来实现模数转换器支持更大范围的输入电压的目的。该第一内电阻及第二内电阻为高精度电阻,均通过高聚电阻(high poly resistance)来实现。
请参考图1,其为现有的利用电源管理芯片检测电池温度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源管理芯片的一端口与参考电阻及电池的一端连接,参考电阻的另一端与参考电压连接,电池的另一端接地连接,同时,电源管理芯片的另一端口接地连接。当利用电源管理芯片检测电池温度时,
首先,通过模数转换器获取电压值Vadc;
其次,利用Vpin处的电压联立等式:
Vpin=Vadc*[(R1+R2)/R2]=[(R1+R2)//Rntc]*Vref/R0
其中,符号“//”表示电阻的并联运算;
接着,通过变换等式得到电池电阻值:
Rntc=Vadc*R0*(R1+R2)*h/[(R1+R2)*Vref-R0*Vadc*h] (1)
其中,Rntc为电池电阻值;R0为已知的参考电阻值;Vref为已知的参考电压值;(R1+R2)调用芯片常温时标称的阻值,即默认(R1+R2)为一已知的固定值;h=[R1+R2)/R2]为固定值;
最后,根据得到的电池电阻值,查询电池电阻的温度曲线表便可得到电池的温度值。
以上机制,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虽然高聚电阻(high poly resistance)是高精度电阻,且这种工艺可以实现h=[(R1+R2)/R2]不随温度变化,保持恒定。但是利用这种工艺集成的电阻(即第一内电阻、第二内电阻)实际上是其阻值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的负温度电阻,也就是说第一内电阻与第二内电阻的电阻值之和,即(R1+R2)的值将发生微小变化。而根据公式(1)可知,这将对通过(R1+R2)的值计算得到的电池电阻值Rntc产生影响,由此,最终对根据电池电阻值Rntc得到的电池温度Tbat产生较大影响;当工艺控制不好,那么(R1+R2)的值变化更大,Tbat的误差将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电池温度检测方法中,得到的电池温度误差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检测方法,包括:
检测电源管理芯片的内电阻,获取内电阻值;
利用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检测电池,获取相应的电压值;
根据获取的内电阻值及电压值,得到电池电阻值;
根据所述电池电阻值得到对应的电池温度。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池温度检测方法中,所述内电阻包括第一内电阻及第二内电阻,通过检测电源管理芯片的内电阻,获取该第一内电阻及第二内电阻的电阻值之和。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池温度检测方法中,利用第一电路结构检测电源管理芯片的内电阻,获取第一内电阻及第二内电阻的电阻值之和,所述第一电路结构包括:
电源管理芯片的一端口与参考电阻的一端连接,参考电阻的另一端与参考电压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另一端口接地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池温度检测方法中,通过该第一电路结构获取相应的电压值Vadc1,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一内电阻及第二内电阻的电阻值之和:
(R1+R2)=R0*h*Vadc1/(Vref-hVadc1)
其中,R1+R2为第一内电阻及第二内电阻的电阻值之和;R0为已知的参考电阻值;Vref为已知的参考电压值;h为常数。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池温度检测方法中,利用包括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二电路结构检测电池,获取相应的电压值,所述第二电路结构包括:
电源管理芯片的一端口与参考电阻及电池的一端连接,参考电阻的另一端与参考电压连接,电池的另一端接地连接,同时,电源管理芯片的另一端口接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38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不良电量数据辨识的台区用电监测方法
- 下一篇:甘露聚糖酶及其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