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及铰链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3425.4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6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长崎竜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吴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铰链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和一种铰链(hinge)。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和所述装置的铰链或可移动部件,其中该铰链或可移动部件使得装置从美饰(cosmetic)的角度而言显得更加优美,同时提供有改善的耐用性。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隐藏式铰链用于装置的被打开和关闭的部件中,例如装置的门或盖子。例如,装置的门铰链安装成使得当门关闭(或打开)时该门铰链在装置的外部不可见。
具体地,隐藏式铰链具有附接到例如门和门框的一对臂并且两个臂由构成门的旋转轴的旋转销连接。当门关闭(或打开)时,所述臂容纳于门和门框的端面上的相应凹槽中,所述端面因而彼此贴靠(adjoin)。
这样的隐藏式铰链的使用使得家具和类似装置可以设计得更加优美。
与具有自动关闭功能的隐藏式铰链相关的技术也已经被提出(例如,见JP-A-2007-046269(专利文件1))。
近来,越来越多的电子装置提供为具有非常优美的外观。很多这样的电子装置构造成使得它们能够以折叠状态携带从而改善其便携性。
为了提供具有非常优美的外观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设计成具有较轻的重量、较小的尺寸以及较小的厚度非常重要。例如,存在进一步减少诸如笔记本式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的电子装置的厚度的需求。
然而,根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相关技术的隐藏式铰链采用了滑动机构。而在具有滑动机构的隐藏式铰链的情形中,因为在用于铰链的安装板的具有孔的区域中,其中铰链的端部滑动在该孔中,安装板的强度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所以保持滑动机构本身较小非常困难。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保持具有这样的滑动机构的装置的厚度较小是困难的。
因为滑动机构设计成通过铰链的端部接合安装板的孔使铰链滑动,所以比较关注由于摩擦引起的机构的磨损,因此机构必须设计为具有充足的耐用性。为了获得充足的耐用性,能够用于机构的材料很有限,这对例如较轻的装置具有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期望提供一种具有可移动部件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更加优美的外观,同时保持装置的耐用性充分地高。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指向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绕着旋转轴和铰链旋转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铰链包括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第一壳体;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个端部处通过销附接到第二壳体;第一臂,该第一臂在所述第一臂的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壳体并且在所述第一臂的另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臂,该第二臂在所述第二臂的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并且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二连杆。
依据电子装置的使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可以绕着铰链旋转并且当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旋转时,所述铰链可以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中。
就直线(straight)长度而言,所述铰链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彼此不同。
所述铰链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可以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所述铰链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以具有直的形状。
所述第一壳体可以是包括显示器的壳体,并且所述第二壳体可以是包括键盘的壳体。因此,包括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电子装置可以用作笔记本式个人电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连杆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第一壳体;第二连杆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个端部处用销附接到第二壳体;第一臂在所述第一臂的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壳体并且在所述第一臂的另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臂,该第二臂在所述第二臂的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并且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二连杆。
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指向一种铰链,该铰链包括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第一壳体;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个端部处通过销附接到第二壳体;第一臂,该第一臂在所述第一臂的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壳体并且在所述第一臂的另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臂,该第二臂在所述第二臂的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并且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个端部处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第二连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34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