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隔热吸汗透气防水功能的衣料及其隔热层的制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53220.6 申请日: 2011-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2511949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7
发明(设计)人: 张和平;黄冬梅;漆政昆;杨晖;胡银;何松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分类号: A41D31/02 分类号: A41D31/02;B32B3/24;B32B5/24
代理公司: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代理人: 奚华保
地址: 230026***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隔热 透气 防水 功能 衣料 及其 隔热层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复合衣料,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隔热吸汗透气防水功能的衣料。

 

背景技术

由于消防员在火场救援时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对消防员穿着的消防服要求较高。消防服不仅要在高温、火焰和毒性气体的环境下使用,还要适用于各种低温、化学、电、辐射等环境。防护服隔热防寒效果差会直接导致消防员生命安全和健康,透气性和吸汗性差将极大的降低消防员救援时的热湿舒适性,降低工作效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人员热疾病的发生,危及消防员生命安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关于消防服的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 on Firefighters' Protective Clothing in China,Fire Technology)可知,目前使用的消防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湿舒适性差,并且较为厚重,穿着极为不便。基于上述问题,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新型的消防服材料,在提高隔热性能的同时,提高消防服热湿舒适性,减轻消防服的重量。但目前这种能够兼顾上述要求的消防服还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隔热吸汗透气防水功能的衣料,其隔热性能好,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透气性和吸汗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具有隔热吸汗透气防水功能的衣料,包括外层、隔热层和内层;所述外层包覆在隔热层外,隔热层包覆在内层外,隔热层外包覆有多孔性薄膜;所述隔热层为气凝胶复合材料。

为使得外层具有一定抗拉强度、耐火性、耐热性和防化学腐蚀性,所述外层采用诺梅克斯纤维(Nomex)与凯芙拉尔(Kevalar)的混合物、芳砜纶(PSA)、聚苯并咪唑纤维PBI或诺梅克斯纤维(Nomex)。

为更好的实现阻隔高温热传导,所述隔热层的柔性气凝胶复合材料中含有诺梅克斯纤维(Nomex)。

为了实现透气吸汗,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表面布有直径为0.3μm-50的微孔。

所述多孔性薄膜为半透膜,半透膜可允许气体分子自由通过,水分子仅可由内层向外层单向运动,不能逆行,可以确保内层的干燥舒适。

所述内层由织物纤维材料制成,织物纤维材料选自阻燃棉纤维和阻燃竹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内层和使用者直接接触,可以提高使用者穿着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隔热吸汗透气防水功能的衣料中的隔热层制作方法:

a、以45%-100%体积百分比的有机硅烷和0%-55%体积百分比的无机硅烷混合后作为前驱体,采用摩尔浓度为0.0001-0.1M的酸作为酸催化剂,采用摩尔浓度为1M-13M的氨水作为碱催化剂,醇作为溶剂,制成SiO2溶胶;

b、将含量为前驱体总体积的20%-40%体积百分比的诺梅克斯纤维加工处理成纤维预成型体,然后将步骤a中制备好的SiO2溶胶浸渍诺梅克斯纤维预成形体,最后老化,干燥形成气凝胶复合材料。

有益效果: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制备简便,结构简单,外层能有效阻止面料遇明火发生的燃烧,并且可阻止化学腐蚀;隔热层能有效的阻隔高温热传导,防止高温灼伤皮肤,同时还能有效的阻止外部水分进入,吸收人体表面的汗液,防止织物内部湿润,提高人体热湿舒适性,内层能够提高使用者的穿着舒适度;该复合材料适用于制作消防服、防寒服、高温手套和头盔内衬等制品,隔热层确保了良好的隔热性、透气性、防水性和吸汗性,适于在高温或低温等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人们穿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衣料包括外层1、隔热层2、内层3和多孔性薄膜;外层1包覆在隔热层2外,隔热层2包覆在内层3外,隔热层2外包覆多孔性薄膜,本实施例中多孔性薄膜采用半透膜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3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