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过载继电器的动作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53202.8 | 申请日: | 201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7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蒋照群;王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1/16 | 分类号: | H01H7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王玮 |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过载 继电器 动作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继电器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热过载继电器的动作机构。
背景技术
热过载继电器是由流入热元件的电流产生热量,使有不同膨胀系数的双金属元件发生形变,当形变达到一定距离时,就推动连杆动作,使控制电路断开,实现过载保护。这类继电器的动作机构,一般叶片有两个稳定的停止位置,弹性叶片在两个停止位之间的转换是突然的。叶片的刚性支撑固定或限位在继电器的壳体上,叶片直接或间接带动触头动作。
上述动作机构在公开号为FR1274608A的法国发明申请、公开号EP0360215A2的欧洲发明申请,及公告号为CN1192405C的中国授权发明专利中均有描述。
其中中国发明专利CN1192405C涉及了一种设置有弹性叶片机构的热动继电器,叶片底部连接刚性支撑的一端,刚性支撑的另一端有停靠点,可以在壳体的固定跨接件上转动。刚性支撑上还连接有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有凸轮表面,通过该调节元件作用,可以使刚性支撑和叶片一起绕由跨接件和停靠点确定的转轴转动,来调整叶片顶部的位置。在此方案中,叶片组件受其弹性尾部支脚影响,与壳体的装配过程不够顺畅,影响装配效率,另外,刚性支撑与壳体在转动点的装配也不具有防呆措施(确保装配到位),因此有必要考虑新的机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过载继电器的动作机构,方便生产过程中叶片组件在产品上的装配,使叶片组件与壳体间的装配具有防呆效果。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过载继电器的动作机构,包括叶片,和与所述叶片底部固定连接的刚性支撑;双金属元件在过载电流作用下弯曲变形,经传动机构推动所述叶片跳转,从而带动继电器触头,所述刚性支撑包括第一、第二端,所述刚性支撑上还设有转轴组件中的第一分件,所述第一分件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端之间,且为刚性支撑的转动支点,所述第一端连接施力件,该施力件对刚性支撑产生第一力矩,所述第二端连接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对刚性支撑产生补偿第一力矩的第二力矩。
进一步地,所述施力件为螺钉,当所述螺钉旋转,所述刚性支撑的第一端沿螺钉轴线运动。
优选地,所述刚性支撑的第一端设螺纹孔,所述螺钉在所述螺纹孔中,螺钉的末端顶在所述热过载继电器的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热过载继电器的壳体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在所述螺纹孔中,螺钉的末端顶在所述刚性支撑的第一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拉簧,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刚性支撑的第二端连接,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热过载继电器的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热过载继电器的壳体上设有转轴组件中的第二分件,所述第一分件与所述第二分件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件为轴,且固定在刚性支撑上,所述第二分件为轴套。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件为轴套,且固定在刚性支撑上,所述第二分件为轴。
进一步地,所述刚性支撑为L形,包括垂直部与水平部,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垂直部上,而且所述叶片底部与垂直部固定;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水平部上,而且所述转轴组件中的第一分件设在水平部上。
叶片的刚性支撑与壳体间的装配通过转轴约束,有效达到装配防呆目的。叶片组件不受影响装配的外力作用,装配过程顺畅。
叶片的刚性支撑与壳体间有拉簧,以便对叶片组件提供顺时针的转动力矩,使叶片刚性支撑的底部通过螺钉压力作用在壳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热过载继电器的动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热过载继电器的动作机构中叶片组件(连同刚性支撑)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热过载继电器的动作机构中施力件(螺钉)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热过载继电器的动作机构中施力件(螺钉)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热过载继电器的动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动作机构设置在热过载继电器的壳体4内(图1中未示出完整的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32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