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以其为原料制备的光扩散型材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53000.3 | 申请日: | 201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5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迎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20/06;C08F2/20;C08F2/06;C08L33/10;C08K3/36;G02B5/02;G02B6/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 地址: | 510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丙烯酸酯 共聚物 以其 原料 制备 扩散 | ||
1.一种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下列重量份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混合后得到的混合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悬浮共聚或溶液聚合,制备得到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 20~50重量份
甲基丙烯酸 5~10重量份
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 40~75重量份
以上3种物质的重量份数之和为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共聚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0.0025~0.003g聚乙烯醇加入50~60ml水中溶解配制得到水相,将水相和油相物质混合单体加入反应器中,在75~80℃恒温水浴条件下搅拌30~40min;然后加入将引发剂和交联剂,同时通入氮气20~30min,然后在75~80℃恒温反应2~2.5h;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产物,将产物洗涤并抽滤后干燥,得到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所述溶液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搅拌条件下,将80~100ml的异丙醇和1/3~2/5混合单体质量的混合单体依次加入反应器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80~85℃,加入1/4~1/3引发剂质量的引发剂,将温度恒定在85~88℃,同时滴加剩余的混合单体,滴加时间为2~2.5h,滴加完毕后反应30~40min,再加入剩余的引发剂,升温至90~92℃恒温反应4~4.5h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产物,将产物洗涤并抽滤后干燥,得到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所述引发剂均为过氧化二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
所述悬浮共聚的过程中,混合单体的质量为75~80g;引发剂的质量为混合单体质量的0.8~1%;交联剂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其质量为混合单体质量的3~4%。
所述溶液聚合的过程中,混合单体的质量为80~90g;引发剂的质量为混合单体质量的0.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共聚的过程中,反应器带有冷凝装置;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20~250r/min;所述洗涤为用冷水将产物反复洗涤2~3次;所述干燥的条件是真空及80~85℃下,干燥时间为3~4h;
所述溶液聚合的过程中,反应器带有冷凝装置;所述搅拌的速度为150~180r/min;所述洗涤是用乙醇洗涤2~3次;所述干燥的条件是在真空及80~85℃下,干燥时间为3~4h。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该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300000,维卡软化温度为100℃以上,熔体流动速率为0.75~2.75g/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00~120℃,熔体流动速率为1.0~2.5g/10min。
7.一种以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为原料制备的光扩散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型材的成型厚度为0.5~4mm,为板状、管状或球型灯泡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扩散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占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重量份0.1~5%的光扩散剂混合后进行熔融造粒和成型得到;
所述光扩散剂为交联的硅氧烷类聚合物粒子、交联聚苯乙烯粒子、交联丙烯酸类聚合物粒子、二氧化钛粒子或二氧化硅粒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剂为交联的硅氧烷类聚合物粒子及二氧化硅粒子;所述光扩散剂的平均粒径为0.5~1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扩散型材在制备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或LED光源导光型材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30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模具斜顶加工定位机构
- 下一篇:一种微靶用微细电火花叉式电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