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听力检查功能的辅听耳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2900.6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江永郁;张弘岳;魏名泛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H04R3/00;A61B5/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听力 检查 功能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辅听耳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听力检查功能的辅听耳机。
背景技术
所谓的辅听耳机是透过一麦克风接收外界的声音,再透过一数位讯号处理器(DSP)来过滤噪音或调整周遭环境的声音,最后再由一扬声器将过滤后的声音传达至使用者的耳膜,使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者都能轻松地参与团体生活,以提升生活质量及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就听力受损者来说,即使配戴着辅听耳机,听力仍然有可能会随着年纪增长而逐渐退化,但是在传统辅听耳机的设计中缺乏听力检查的功能,一旦使用者未能将辅听耳机作对应的设定调整,辅听耳机将无法配合使用者的听力状况而对所接收的外界声音进行最适当的处理,将会影响辅听耳机所应有的辅听效果,对使用者来说将造成困扰。
再者,以往辅听耳机在针对听力受损者做好听力曲线设定之后,即只能提供购买该辅听耳机之听损者使用,即辅听耳机无法再提供给不同听力状况的他人使用,因此辅听耳机的使用范围被限缩,广泛性亦显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听力检查功能并能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整的辅听耳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听力检查功能的辅听耳机,包括具有麦克风、声讯处理器和扬声器的耳机本体、电连接至所述的扬声器的检测信号产生器、用于控制所述的检测信号产生器的控制盒、电连接至所述的控制盒的回馈信号产生器,所述的声讯处理器也电连接至所述的控制盒以对所述的麦克风接收的声信号进一步处理后送回至所述的声讯处理器,所述的控制盒控制该辅听耳机在检测模式和使用模式之间转换:当处于检测模式时,所述的控制盒控制所述的检测信号产生器向所述的扬声器发出检测信号,所述的回馈信号产生器根据所述的检测信号令使用者耳膜产生的震动声音而产生回馈信号并发送至所述的控制盒,所述的控制盒对该回馈信号进行分析而判断使用者的听力程度;当处于使用模式时,所述的麦克风将接收到的声信号经过所述的声讯处理器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的扬声器送至使用者的耳膜。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盒包括数位讯号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的回馈信号产生器是电连接至所述的数位讯号处理器、并与之共同集成于所述的控制盒内的按钮,当使用者听到所述的检测信号后按下所述的按钮,即向所述的数位讯号处理器发送回馈信号。
优选地,所述的按钮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盒上、并电连接至所述的数位讯号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的回馈信号产生器是电连接至所述的声讯处理器的、用以接收当使用者听到所述的检测信号而耳膜振动发出的声音并发送至所述的数位讯号处理器而形成回馈信号的回馈麦克风。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盒包括显示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传统的辅听耳机上增加听力检查功能,便于对使用者的听觉程度进行检测,并可根据检测的结果相应地调整声信号的增益曲线,而达到更好的辅听效果,并且,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能够方便地检查、调整以适应其需要,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让使用者听到清楚且舒适的声音而达到提供良好辅听效果,适于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听力检查功能的辅听耳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具有听力检查功能的辅听耳机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辅听耳机;20、耳机本体;22、麦克风;24、声讯处理器;26、扬声器;30、检测信号产生器;32、回馈信号产生器;40、控制盒;42、数位讯号处理器;50、显示器;
60、辅听耳机;70、耳机本体;72、麦克风;74、声讯处理器;76、扬声器;80、检测信号产生器;82、回馈信号产生器;90、控制盒;92、数位讯号处理器;100、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以下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2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