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域认证的智能主动防疫式U盘及其防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1937.7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7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刚;张国霞;宋丹;骆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2/14 | 分类号: | G06F12/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 |
地址: | 430019***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域 认证 智能 主动 防疫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区域认证的智能主动防疫式U盘,包括电源、带USB接口的主控芯片以及与主控芯片连接的存储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身份认证模块,所述存储芯片中包括加密分区和开放分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认证的智能主动防疫式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认证模块包括身份认证输入装置和与身份认证输入装置连接的单片机,所述身份认证输入装置包括触摸显示屏或显示屏以及键盘、和/或指纹识别模块,所述单片机连接主控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区域认证的智能主动防疫式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充电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所述单片机连接时钟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区域认证的智能主动防疫式U盘,其防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U盘上电,并通过身份认证模块进行身份认证;
步骤102:如果通过身份认证,进入步骤103,未通过身份认证,则进入步骤105;
步骤103:确认U盘是否进入关机前系统日志记录流程,是进入步骤104和步骤106,否直接进入步骤106;
步骤104:开始记录U盘使用系统日志,结束U盘使用系统记录后进入空循环,之后随时可对U盘关机断电;
步骤105:将U盘此时的状态与设定的U盘数据自毁触发事件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入U盘主动自毁用户数据流程,如果是即开始进入步骤108;如果否则对U盘关机断电;
步骤106:判断现在USB是否已插入,如果是进入步骤201,如果否进入步骤107;
步骤107:U盘现在没有插入USB接口,U盘自动断电;
步骤108:U盘主动自毁用户数据流程;
步骤201:U盘已经插入电脑USB接口,时刻保持对U盘USB接口 插入状态的检测,任何将U盘拔出电脑USB接口的动作均将使得U盘被复位,发送获取身份认证的命令,并检测数据口数据,根据输入的身份认证信息判断是否将加密分区打开,是否将开放分区隐藏;
未经U盘独立开机直接将U盘插入电脑USB接口时,U盘的加密分区隐藏,开放分区打开,此时所述U盘与现有U盘功能相同;
步骤202:读取一次存储在所述U盘存储芯片内的系统配置信息结构体,得知是否需要进行电脑验证,若需要进行电脑验证,进入步骤204,否则进入步骤203;
步骤203:开启U盘上的USB主进程,根据用户身份认证状况响应所述命令,决定启用所述加密分区或开放分区;
步骤204:读取U盘存储芯片内的系统配置信息结构体中的允许使用的电脑I D列表,根据身份认证验证状况来决定启用所述加密分区或开放分区,在收到自定义指令后根据指令校验电脑权限,进行电脑识别和认证,判断该电脑是否为合法主机,若电脑权限合法,则读写指令被正确执行,若电脑权限不合法保持返回非法读操作和并置写操作被忽略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区域认证的智能主动防疫式U盘的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5中,设定的U盘数据自毁触发事件为身份认证的次数超过预先设定的限定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区域认证的智能主动防疫式U盘的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1中进行身份认证过程包括指纹身份认证或输入密码身份认证,所述输入密码身份认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等待用户输入密码;
步骤1102:如果用户输入密码正确,进入步骤1103,否则,重新输入密码,如果密码输入错误次数大于预先设定的允许错误次数,则U盘进入关机准备状态;
步骤1103:选择服务类型,所述服务类型有进入更新密码操作;进入设置允许访问分区的操作;进入设置允许密码输入错误次数的 操作;
步骤1104:如果U盘被插入电脑USB接口,则电脑开始与主控芯片通讯,如果U盘从电脑USB接口拔出,则关闭U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区域认证的智能主动防疫式U盘的防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1中,根据输入的身份认证信息判断是否将加密分区打开,是否将开放分区隐藏,同时记录一次密码输入正确的消息到系统日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武汉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19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