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1450.9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5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勇;王建斌;陈田安;解海华;赵仁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德邦界面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导热 界面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导热填料粉末75%~93%、固体树脂2%~8%、液态树脂5%~15%、抗氧化剂0.01%~1%、偶联剂0.02%~2%、稀释剂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填料粉末为金属粉末或陶瓷粉末;所述固体树脂为石蜡、微晶蜡或硅蜡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所述液态树脂为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聚丁二烯丙烯腈、端羟基聚丁二烯、端羟基聚异戊二烯、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所述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或硫代丙酸酯类抗氧化剂;所述偶联剂为有机钛酸酯类偶联剂或有机硅烷类偶联剂;所述稀释剂为溶剂油、异构烷烃溶剂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为银粉、铝粉、铜粉、镍粉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所述陶瓷粉末氧化铝粉、氮化硼粉、碳化硅粉、氮化铝粉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填料粉末为球形、片状或无规则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填料粉末的粒径为0.2微米~1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树脂的熔点熔点范围为摄氏40度~8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2, 6-二叔丁基对甲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季戊四醇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辛醇酯、四苯基二丙二醇二亚磷酸酯、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硫代二丙酸双十八碳醇酯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双(乙酰丙酮基)(二异丙基)钛酸酯、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9.一种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树脂、液态树脂、抗氧化剂和偶联剂依次放入容器中,边加热边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液态混合物A;
2)将高导热性填料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A中,在真空并加热条件下进行混合,得到均匀的液态混合物B;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B加工成薄片状,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所述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呈薄片状;或
先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B降温,然后加入稀释剂,进行搅拌至混合均匀,再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所述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呈膏状;
其中,所述导热填料粉末、固体树脂、液态树脂、抗氧化剂、偶联剂、稀释剂的重量百分比为75%~93%:2%~8%:5%~15%:0.01%~1%:0.02%~2%:0%~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变化导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加热后的温度为60~80℃,搅拌的时间为3分钟~30分钟;在步骤2)中,所述加热后的温度为80~120℃;混合的时间为20分钟~240分钟;在步骤3)中,所述降温后的温度为30~50℃,所述混合的时间为10分钟~12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德邦界面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德邦界面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145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