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1094.0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强;范琪;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强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吴彦峰 |
地址: | 621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连续 脱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混料离散装置,特别脱泡混料离散过程中进行分离气泡的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精细化工、原材料制成、电子行业、电池行业以及新型材料领域,经过搅拌或前处理后的原材料,需要进行内部气泡的分离工作,才能够最终装罐或应用到后续生产中。现阶段的脱泡处理均为单次小批量地间断性作业,其产能极底,原材料受到二次污染的机率极高,原材料的浪费又极其严重。中国专利200820062126.1公开了一种“脱泡搅拌机”,中国专利200820223477.6公开了一种“无级平衡调节式脱泡搅拌机”。上述专利包括机壳、固定在机壳上的电机,由电机带动的托盘,活动连在托盘上的杯托,托盘由电机带动公转,杯托经传动机构带动杯托自转。上述专利可方便对几种原料进行混合和脱泡,其仍然存在单次小批量地间断性作业,其产能底,原材料受到二次污染的机率极高,原材料的浪费又极其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脱泡处理过程中能连续进料和出料,产能高,节约材料,材料受到二次污染的机率低的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在线式连续脱气装置,包括真空腔,由电机带动且伸到真空腔内的传动主轴,在真空腔内由传动主轴带动的杯托,其特点是杯托的杯口连有杯盖,杯盖上开有盖孔,进料管穿过真空腔和盖孔伸到杯托内,出料管穿过真空腔和盖孔伸到杯托内,与抽气泵相联的气相排出管伸到真空腔内。
其工作过程是:原材料经过进料管进入到材料腔内部,起动电机,电机转轴转动通过传动主轴带动杯托高速转动,在杯托的带动下,原材料不断地向出料管的入口处滑移,在此过程中原材料中的气泡在高速转动的作用下不断地被分离出来,最终通过气相排出管排出。在脱泡处理过程中进料管可连续进料,出料管也连续出料,分离出来的气泡通过气相排出管连续排出,形成了在线式连续脱气。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进料管从杯托中间伸到杯托内到接近杯托底部的位置。其目的是新进入的原料首先落人杯托底部,然后随着杯托的高速转动逐渐上移至杯口,达到充分搅拌分离出来其中的气泡。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出料管从杯托中间伸到杯托内到接近杯托与杯盖相交处。其原因是原料经充分搅拌分离出来其中的气泡后大多移至杯托与杯盖相交处,在这个位置收集的原料脱气比较充分。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杯托与杯盖相交处的杯托为圆弧形,杯托与杯盖连为一体。。其目的是原料经充分搅拌分离出来其中的气泡后大多移至杯托与杯盖相交处,使该位置杯托为圆弧形有利于存储较多的脱气后原料,便于出料管收集。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通过设置伸到杯托内的进料管和出料管,设置伸到真空腔的气相排出管,从而实现了连续进料、出料和排气,形成了在线式连续脱气。本发明脱泡处理效率高,节约材料,材料受到二次污染的机率低,结构简单,降低了造价,脱泡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进料管2和出料管4固定在真空腔6上,且穿过盖孔10伸到杯托8内;真空腔6通过密封垫圈与传动主轴7相连,传动主轴7伸到真空腔6内杯托8锁紧在传动主轴7上;传动主轴7将电机传送的转动附加到杯托8上,使原料经过进料接口1源源不断地通过进料管2流入到杯托8的中心的底部位置,原料从杯托8获得足够的动能后不断地向上部滑移,在滑移的过程中不断地分离出原料内部的气泡相,从气相排出管3将气泡排出;出料管4从杯托8中间伸到杯托8内到接近杯托8与杯盖9相交处,原料经充分搅拌分离出来其中的气泡后在此处由出料管4排出到5;杯托8与杯盖9相交处的杯托8为圆弧形,杯托8与杯盖9连为一体,以利于存储较多的脱气后原料,便于出料管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强,未经李永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10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