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胚状体培养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50531.7 | 申请日: | 201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亭;王祖华;李永程;关润伶;黄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 地址: | 47102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莓 胚状体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珍奇果品种蓝莓胚状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叶片来诱导愈伤组织在组培学上非常常见。蓝莓都用单芽枝进行组织分化丛生芽,丛生芽虽然比较容易培养,但这对于大量培养蓝莓苗木,是非常缓慢的。2007 年第5期《分子植物育种》宁志怨等用蓝莓丛生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即嫩叶的单芽枝培养蓝莓植株,当ZT的浓度过高时即超过2.0 mg/L,会形成大量的不定芽,出现一些愈伤组织和玻璃化苗,降低有效苗的数量;2010年第9期《北方园艺》,于强波等用蓝莓半质化新稍培养蓝莓植株,很容易发生褐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培养蓝莓胚状体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蓝莓胚状体培养方法,用长出2-3个月叶子的蓝莓作为外植体,配制培养基后,将外植体灭菌和接种,愈伤组织继代,诱导单细胞,单细胞分化,培养胚状体。
所述配制培养基的配方为: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配方:WPM+ZT0.1~0.5mg/L +2,4-D 1~4mg/L + NAA 0.3~1.4mg/L + 6-BA 1.0~4.0mg/L + 蔗糖20g/L + PVP 0.5~1g/L + 琼脂 5.2g/L,PH 5.2~5.8,温度25℃,黑暗培养;
单细胞培养配方:WPM + ZT0.1~0.5mg/L + 2,4-D 1~4mg/L + NAA0.5 ~1.5mg/L +6-BA 1.0~4.0mg/L+蔗糖20g/L + PVP 0.5~1g/L + 琼脂 5.2g/L,PH 5.2~5.8,温度25℃,黑暗培养;
单细胞脱分化配方:1/2WPM + 6-BA 1.0~3.0mg/L + NAA0.5~1.6 mg/L + KT 0.1~1.5 mg/L + 蔗糖15~40g/L + PVP 0.5g~1 g/L,PH 5.2-5.8,温度25℃,黑暗培养;
胚状体培养配方:WPM + ZT 0.1~2mg/L + IBA 1.0~2.0 mg/L+琼脂5.2g/L,PH 5.2-5.8,温度25℃,光照12h培养。
所述将外植体灭菌和接种的具体操作为:外植体用流水冲洗0.5h,将外植体刷干净,加入吐温几滴,放在流水下冲洗20~30min;处理好的外植体用酒精灭菌1min,再用升汞灭菌3min,用无菌水洗5~8遍,放入无菌水中待接种;灭菌好的外植体用剪刀减掉边缘,剪断叶脉;远轴面向上接种到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上。
所述愈伤组织继代的具体操作为: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剪下,接种到愈伤组织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将继代长出的愈伤组织再继代两次。
所述诱导单细胞的具体操作为:将继代好的愈伤组织接种到继代液体培养基上,加入珍珠岩,以200转/分钟震荡培养。
所述单细胞分化的具体操作为:从摇床上取出单细胞培养液,静置,取上层清液,然后接入单细胞诱导液体培养基,放在摇床上温度设成:25℃,转数200转/min,黑夜培养三天。
所述胚状体培养的具体操作为:震荡培养2-3d后瓶中出现浑浊,光强调为5000勒克斯,再静置培养12h,然后取上层清液接种到单细胞诱导培养基上,培养5-8d。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蓝莓叶子诱导到蓝莓的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培养出单细胞,再将单细胞诱导出蓝莓胚状体,利用蓝莓的胚状体来培养蓝莓植株,减少不定芽和玻璃化苗的形成,提高有效苗的数量;采用PVP就可以使得愈伤组织不发生褐化,这对蓝莓愈伤组织很适用。培养速度快,可以在五个月内培养出十万支蓝莓组培苗;.培养出来的苗木长势基本一样;培养出的苗木植株品质较高,植物病毒比较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05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