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0257.3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3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翟云波;陈家俊;兰远明;曾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云波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B01J20/34;C02F1/28;C02F1/5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杨斌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活性炭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我国,有大量以高氯酸钾为直接产品的化工厂,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工业生产中利用高氯酸铵作为氧化添加剂的企业更是普遍。同时我国还是烟火制造和消费大国,烟火中氧化剂的主要成分就是高氯酸钾。在这些高氯酸盐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曾采集并测定了北京市9个饮用水厂的原水和出厂水样品,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6个水厂的原水和出厂水都含有高氯酸盐,原水的平均浓度在0.8μg/L~13.6μg/L,出厂水的平均浓度为0.5μg/L~2.4μg/L。特别是一家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水厂,其原水高氯酸盐浓度达到了30.7μg/L,超过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公布的安全阈值18μg/L。此外,在澳门的自来水中也检测到高氯酸盐的浓度为3.16μg/L。由此可以估计我国许多水源(尤其是地下水源)也已经受到了高氯酸盐的污染。不仅是我国在很多地方发现了高氯酸盐的污染,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环保署(USEPA)在美国多个州的饮用水中同样发现了高氯酸盐。高氯酸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高氯酸盐去除问题的研究。
高氯酸盐被摄入体内后,会对人体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研究表明,高氯酸盐会与碘化物竞争性地与甲状腺结合,抑制甲状腺浓集碘的作用,增加了碘化物从甲状腺滤泡细胞排出率。如果人体内存在过量的高氯酸盐,必然导致碘化物的利用率很低,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对血红蛋白的生成、心脏功能、肺和骨骼的发育、免疫力的维持和听觉器官等诸多方面产生较为严重的不利的影响。
现今水体中高氯酸盐的去除工艺主要有传统的活性炭吸附法、微生物法和离子交换法。传统的活性炭吸附法,只是对活性炭进行很少量的处理,改善活性炭表面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这样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依然很低,并且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不可以再循环利用,成本很高,去除效率还很低,实用性差。微生物法由于微生物培养和筛选困难,且处理低浓度时的效率低下,还有可能引入病原菌,所以如果在饮用水中使用,可能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离子交换法效率较高,但是离子交换树脂不易于再生,成本昂贵,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附容量大的改性活性炭,以及相应该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活性炭,其表面含有季铵盐结构和吡啶结构,所述季铵盐结构和吡啶结构是对活性炭表面进行氧化、氨化和甲基化处理后得到。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活性炭粉碎,过筛,再用硝酸溶液处理;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活性炭为椰壳活性炭,通过粉碎控制所述活性炭粉的粒度为200~400目;
(2)在氮气或空气气氛下,利用氨气对经上述步骤(1)处理后的活性炭粉进行氨化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氨化处理过程中还通入氧气,通入的所述氨气与氧气的体积比(5~50)∶(0.5~50);更进一步地,还可通入二氧化碳,通入的所述氨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5~50)∶(0.5~50);本步骤中,当通入有各种不同的气体时,可不按先后顺序混合通入;
(3)将经上述氨化处理后的活性炭进行甲基化处理,优选地,甲基化处理为:优选采用CH3I对所述活性炭粉进行甲基化处理,甲基化后于室温下干燥10~30小时,然后在真空的环境中,加热到50~100℃,恒温干燥1~5小时;
(4)将经甲基化处理后的的活性炭先用氯化钠溶液清洗,再使用去离子水清洗,经干燥,得到改性活性炭。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所述硝酸溶液处理是指:将所述粉碎后的活性炭粉加入浓度为2mol/L~18mol/L的硝酸溶液中,在60℃~80℃的水浴中加热10~24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一般清洗3~4遍即可),再于50℃~120℃的环境下干燥10~48小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中,所述氨化处理过程中的反应时间控制在0.5~5小时,反应温度为300℃~800℃,通入气体的流量为5ml/min~50m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云波,未经翟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02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黄水的回收利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装盒机封盒部分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