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汽车锁钩零件的组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49255.2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明;吴天宝;沈玉林;丛培民;张平;谢晓红;彭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大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7/08 | 分类号: | B21D7/08;B21D37/10;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 地址: | 2018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汽车 零件 组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汽车锁钩零件的组件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生产,汽车钩锁零件主要是采用冲压模具进行生产的,目前锁钩零件都是采用了3个工序做出零件,使冲压效率降低,且在弯形处容易出现压伤、断裂等现象,零件的稳定性差报废率高,如果产生有不合格的零件拼装到车身总成上就会有极大的风险,或导致车身总成的报废,并且工作时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也使模具的寿命和零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生产成本和模具维修的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生产汽车锁钩零件的组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生产汽车锁钩零件的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组件系统包括:
第一工序组件:由第一下模座、第一下模垫板、第一下压料器、第一滚轮、上模芯、第一上模座组成,所述的第一下模垫板设在下方,所述的第一下模座固定在第一下模板上,所述的第一下压料器设置在第一下模座上部,第一滚轮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下压料器的两侧,所述的第一上模座设在顶部,所述的上模芯连接在第一上模座的下部;
第二工序组件:由第二下模座、第二下模垫板、第二下压料器、第二滚轮、上模压料器、第二上模座组成,所述的第二下模垫板设在底部,所述的第二下模座固定在第二下模垫板上,所述的第二下压料器设置在第二下模座上,第二滚轮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下压料器的两侧,所述的第二上模座设在顶部,所述的上压料器连接在第二上模座的下部。
所述的第一下压料器与上模芯之间夹设加工材料。
所述的第二下压料器与上压料器之间夹设加工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成本降低:本发明用了2个工序做出零件,大幅度降低零件加工成本;
(2)效率提高:因本发明只有2个工序,从而提高了30%的生产效率;
(3)稳定性高:因本模具是以滚压形式与材料接触,所以才不会产生压伤以及断裂的现象,从而降低了零件的报废率,提高了零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工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工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生产汽车锁钩零件的组件系统,该组件系统由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两个滚弯工序完成零件,第一工序使用的模具由下模座、下模垫板、下压料器、滚轮、上模芯、上模座组成,第二工序使用的模具由下模座、下模垫板、下压料器、滚轮、上模压料器、上模座组成,当机床用额定的压力压下时,上下压料器先压住材料,然后两个翻边滚轮同时对零件进行滚弯,当第二工序工作完成时,合格的汽车锁钩零件即生产完成。
第一工序组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构成形式为:第一下模垫板1位于最下方,第一下模座2固定于第一下模板1上,第一下压料器4设置于第一下模座2之上,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6位于第一下压料器4上并左右对称,第一上模座7位于最上方,上模芯5连接着第一上模座7的下方。
第二工序组件的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构成形式为:第二下模垫板8位于最下方,第二下模座9固定于第二下模垫板8上,第二下压料器11设置于第二下模座9之上,第三滚轮10和第四滚轮13位于第二下压料器11上并左右对称,第二上模座14位于最上方,上压料器12连接着第二上模座14的下方。
材料在第一工序时放置于第一下压料器4与上模芯5之间,第二工序时放置于第二下压料器11与上压料器12之间。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模具的运动原理相同,当机床用额定的压力压下时,上下压料器先压住材料,然后两个翻边滚轮同时对零件进行滚弯,当第二工序工作完成时,就是一个合格产品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大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大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92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