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气味耐刮擦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48574.1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留群;韩琛;金江彬;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黄岩明江塑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K9/06;C08K7/26;C08K7/28;C08K3/36;C08K3/34;B29C47/92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张智平 |
| 地址: | 31802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味 耐刮擦 聚丙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聚丙烯材料,尤其涉及一种低气味耐刮擦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丙烯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轻量化、安全化、舒适化及环保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在汽车用材料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车用塑料材料中,尤其由于聚丙烯具有密度小、性价比高,且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刚性、耐化学药品腐蚀性和易于加工成型和回收等优越的特性,成为了汽车用塑料中用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有品种,在汽车内饰件用塑料材料中的应用更被人们所青睐。
但是,由于聚丙烯材料的耐刮擦性能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被划伤,对于应用在外观要求较高的汽车内饰件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国内生产的聚丙烯树脂的气味散发性都很大,并且聚丙烯树脂在改性过程中要添加很多助剂,会更进一步加大其气味散发性,很难满足汽车内饰件对气味、雾化等性能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聚丙烯材料的耐刮擦性能,降低聚丙烯材料的气味散发性,使聚丙烯材料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国内外很多汽车厂商如大众、通用、福特等对汽车内饰件均有气味性和耐刮擦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
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787159A)公开了一种低气味耐刮擦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加入粘土、膨润土、多孔二氧化硅等气味吸附剂复配来吸附塑料在加工过程中释放的有气味的气体小分子,通过加入低分子量含氟聚合物作为耐刮擦剂来提高聚丙烯材料的耐刮擦性能。然而,因改性后的聚丙烯材料气味是多种组分气味相互作用的结果;仅仅通过添加吸附单一气味的吸附剂来降低气味,其实际达到的效果有限,不能很好的除去气味;同时,其含氟聚合物加入量过多,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低气味、耐刮擦、润滑性好、成分配比合理的低气味耐刮擦聚丙烯材料,还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汽车内饰件用低气味耐刮擦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低气味耐刮擦聚丙烯材料,该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的重量百分比:
聚丙烯树脂:65%~74%;纳米二氧化硅:3%~6%;超微细滑石粉:21%~30%;除味剂:0.5%~2%;分散润滑剂:0.5%~2%;抗氧剂:0.1%~0.5%;受阻胺类光稳定剂:0.1%~0.5%。
本发明通过改善聚丙烯材料的材料组成,使各组分之间组成更合理。上述的塑丙烯材料中通过加入分散润滑剂、纳米二氧化硅及超微细滑石粉使材料中各组分之间分散更均匀,使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表面硬度,从而改善材料表面的耐刮擦性能,并通过加入除味剂,能够有效地降低聚丙烯材料的气味散发性,加入的抗氧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能够有效的提高聚丙烯材料的稳定性,提高了抗老化性能,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且本发明所使用的抗氧化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之间还具有协同作用,使产品性能更加优越。本发明的聚丙烯材料具有低气味、耐刮擦的性能,且长期使用后表面不析出不起霜,美观性好,可广泛的应用于生产汽车的内饰件。
作为傥选,上述所述的一种低气味耐刮擦聚丙烯材料中所述的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的重量百分比:
聚丙烯树脂:67%~72%;纳米二氧化硅4%~5%;超微细滑石粉:24%~27%;除味剂:1.0%~1.5%;分散润滑剂:1.0%~1.5%;抗氧剂:0.2%~0.3%;受阻胺类光稳定剂:0.2%~0.3%。
在上述所述的一种低气味耐刮擦聚丙烯材料中,所述的聚丙烯树脂为高结晶度聚丙烯树脂,所述的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等规共聚聚丙烯、无规共聚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作为优选,上述的聚丙烯树脂的结晶度不低于70%,通过控制结晶度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黄岩明江塑胶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黄岩明江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85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