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水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8493.1 | 申请日: | 200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1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平;卢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1/02 | 分类号: | G05D21/02;C25D2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水 控制 装置 | ||
本申请是2009年6月10日提交申请的申请号为200910052823.8,发明名称为“节水控制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补充清洁水的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节水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生产过程中,一般使用自来水(少量用纯水或软水)清洗镀件。由于产品类型、工艺流程、设备形式、原水水质和管理水平等差异,还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单位镀件面积的用水量(m3/m2)标准。目前对于用水量的控制主要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以不出次品为衡量标准。为了保证镀件清洗质量,不惜使用过量的水。虽然大多数企业都有节水的要求,但缺少可以量化的指标和控制手段。一般一家中型的电镀企业清洗用水点不会少于10个,如果能有效控制水量,节水的潜力十分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节省电镀漂洗中的用水量的节水控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节水控制装置,包括补水执行器及控制器。补水执行器用以对一目标容器补充新鲜水。控制器包括设定单元和控制单元,该设定单元用于接收一循环周期、一节水率及一基础补水流量的设定;该控制单元控制该补水执行器于该循环周期中的一开启时间内以该基础补水流量向该目标容器补充新鲜水,且于一关闭时间内停止向该目标容器补充新鲜水,其中该开启时间及该关闭时间是由该节水率确定。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减少电镀生产过程中的镀件清洗用水量,达到节水效果。本发明可以在保证镀件清洗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用水量,这种节水效果依靠人工管理是难以达到的。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A和图1B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节水控制装置结构图。
图2示出图1A所示装置的一种节水控制流程。
图3示出图1A所示装置的另一种节水控制流程。
图4A和4B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节水控制装置结构图。
图5示出本发明图4A所示装置的节水控制流程。
图6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节水控制装置的控制器结构图。
图7示出本发明图6所示装置的节水控制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节水控制装置结构图。请参照图1A和1B所示,本实施例的节水控制装置100包括水质传感器110、控制器120及补水执行器130。水质传感器110用以检测各种工业应用场合中的一目标容器中的水的水质参数,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容器是以电镀工艺中的漂洗槽2为例进行说明。尽管图1A中示例性地示出一个水质传感器110,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水质传感器可以包含多个,而水质传感器所检测的水质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导率、pH值、ORP、浊度、色度、离子浓度等。水质传感器110所检测的水质参数发送到控制器120。
控制器120连接一个或多个水质传感器110及补水执行器130。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20可进一步包括第一设定单元122和比较单元124。第一设定单元122中预设多个水质级别,如0级-10级。设定水质级别越低,则水质越好。每一水质级别对应于至少一水质参数的控制点。第一设定单元122接收对其中一水质级别的选定,作为预期水质级别。在工作过程中,比较单元124会比较来自水质传感器110检测的水质参数与选定的水质级别所对应的水质参数控制点,用来控制补水执行器130的补水,以便使漂洗槽2中的水维持在符合要求的预期水质级别。例如,当水质参数超过(大于)选定的水质级别所对应的水质参数控制点时,补水执行器130被控制为向漂洗槽2补充新鲜水;当该水质参数达到(小于或等于)选定的水质级别所对应的水质参数控制点时,补水执行器130被控制为停止向漂洗槽2补充新鲜水。在本实施例中,新鲜水是水质级别至少低于选定的水质级别的水,一般选用自来水或纯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84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