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8378.4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0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赵良彬;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拜特尔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K9/16;A61K9/20;A61K9/14;A61P11/14;A61K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咳嗽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咳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喉部或气管的粘膜受到刺激时迅速吸气,随即强烈地呼气,声带振动的现象,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异物、肺炎、肺结核等疾病。中医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
传统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虽然容易治疗,但若反复多次罹患或病后调治失宜,则会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日久不愈,则会导致肺、脾、肾亏虚,演变成为肺涨,而此病缠绵,经久难愈。
目前具有止咳作用的化学药物大多含有麻醉成分,长期使用容易发生耐受,疗效降低,甚至导致药物依赖等严重问题,并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为数众多的中成药的有效率均不高,大多仅能暂时缓解咽喉痒痛、咳嗽症状,或达到化痰或祛痰目的,对一些长期或反复发作的咳嗽病人,效果不是很明显,治愈周期相对比较长,很少能够彻底治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毒副作用极小的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咳嗽的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具有宣肺止咳、散寒化痰、益肺补肾的天然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选用橘红、茯苓、瓜蒌皮、鲜地黄、陈皮、桔梗、麦冬、紫菀、苦杏仁、法半夏、石膏、炒紫苏子、甘草、款冬花和薄荷油等十五味中药材。
其中,橘红,别名芸皮、芸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桔(Citrus grandis Osbeck var.tomentosa Hort.)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收,用刀削下外果皮,晒干或阴干。橘红性温,味辛、苦,具有散寒、燥湿、理气、健脾、消食、醒酒、消油腻、宽中、解蟹毒消痰之功效,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胸中痰滞、呕吐呃逆、长期胃痛等症。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脾虚食少、泄泻、遗精、淋浊、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等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瓜蒌皮,别名瓜壳、栝楼壳,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等的果皮,炮制方法为取成熟的栝楼果产,用刀切成2-4瓣至瓜蒂处,将种子和瓤一起取出,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捞出,稍闷,切丝,平放晒干或用绳子吊起晒干即得。瓜蒌皮性寒,味甘,具有润肺化痰、利气宽胸之功效,主治痰热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痈疮肿毒之症。
地黄,别名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本发明所用地黄为鲜地黄,味甘、苦,性寒,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等症。
陈皮,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10-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陈皮与橘红虽同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但因二者加工不同分为陈皮与橘红。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阴干称为陈皮;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去掉橘皮内部白色部分后,晒干称为橘红。陈皮去白留红者为橘红。陈皮性温,味辛、苦,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之功效,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等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拜特尔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拜特尔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83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