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吨位上部组块连续提升系统的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6753.1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9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刚;李淑民;高顺德;刘培林;李欣;李林;曹为;陈可钦;张艳芳;周峰;曹扬;王英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吨位 上部 连续 提升 系统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吨位上部组块连续提升系统的试验装置。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需在海上布置一定数量的海洋石油平台。海洋石油平台主要有两种类型:固定平台、浮式平台。
海洋石油固定平台一般包括:上部组块和水下固定支撑结构。此类海洋石油平台一般是将上部组块和水下固定支撑结构在陆地单独建造,并采用浮托法进行海上安装作业。在大型上部组块的船运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其下部和船舶甲板之间布置下部支撑结构。对于浮式平台,其一般由上部组块和下部浮体组成,在其下水之前,通常需在场地或船坞完成其上部组块和下部浮体的组对工作。
对于海洋石油平台的建造,传统工艺一般是先将下部支撑结构、下部浮体等下部结构预制完成,然后,再继续进行上部组块的建造。建造过程中,上部组块需要先提升一定的高度,以便使下部支撑结构、下部浮体等下部结构能够顺利的插入或运输至上部组块的底部。因此,上部组块的提升是整个海洋石油平台组装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到海洋石油平台的建造周期及生产成本。
目前,大吨位上部组块连续提升系统的提升能力已达到35000吨,提升高度为60米。由于上部组块的吨位较大,提升高度较高,作业时间较长,因此对上部组块提升系统的工作性能可靠性要求极高。如果直接进行提升作业,提升系统作业的存在潜在的风险不易发现,这就要求在提升系统实际作业之前,需对其工作性能进行检验,以测试其工作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大吨位上部组块连续提升系统的试验装置,其可以检验提升系统的多吊点同步提升性能;并根据试验装置各部件的受力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结果,修正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提升系统的设计;同时,通过模拟试验能够充分反映提升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运动响应,解决了利用一套试验装置完全模拟提升系统提升上部组块的问题;为提升系统的功能可行性及其自身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降低了提升系统作业的潜在风险,对提升系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吨位上部组块连续提升系统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底座、塔架、斜拉支撑、塔顶梁、液压提升器、中间组块、配重,其中,两个底座呈对称式布置安放于地基上;底座上分别安装有塔架与斜拉支撑,而塔架又与斜拉支撑连接为一体,塔架的顶部安装有塔顶梁,塔顶梁上设有数个凸台;凸台上安装有液压提升器,液压提升器与计算机相连;位于液压提升器下端的钢绞线固定在中间组块上,中间组块上面安放有不同重量的配重块。
所述底座钢结构箱形体。
所述斜拉支撑为桁架式结构。
所述塔顶梁为钢结构箱形体。
所述计算机与动静态应变测试仪相连,动静态应变测试仪与应变片相连,应变片预先贴在提升系统测点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检验提升系统的多吊点同步提升性能;并根据试验装置各部件的受力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结果,修正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提升系统的设计;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能够充分反映提升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运动响应,解决了利用一套试验装置完全模拟提升系统提升上部组块的问题;为提升系统的功能可行性及其自身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降低了提升系统作业的潜在风险,对提升系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液压提升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底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塔架及斜拉支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塔顶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间组块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底座、2塔架、3斜拉支撑、4塔顶梁、41凸台、5液压提升器、51钢绞线、52构件夹持器、6中间组块、7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67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条与中挺型材固定纱网的结构
- 下一篇:竖向自保温节能砼砌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