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铁企业综合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6236.4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1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舒纯;吴晓晖;罗聪;章北平;肖兰芳;李建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28;C02F1/44;C02F1/52;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铁企业 综合 废水 深度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工艺,具体的说是一种钢铁企业综合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钢铁企业有连铸、热轧、冷轧等程序单元,经由上述单元排出混合的废水具有水质波动大,含微量油且溶解固体含量高等特点,钢铁企业综合废水经排放处理(经物化法处理)回用废水油含量仍在0.8-4mg/L,COD在15-40mg/L。对于这类废水的脱盐处理,国内钢铁企业有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联用的工程实例,但从实际工程案例的运行效果看,由于企业对含油废水处理经验不足,对废水无预处理过程,因此普遍存在反渗透膜容易出现有机物污染、易堵塞及清洗困难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废水含有微量油和COD。超滤虽有较好的降浊效果,但因膜孔径较大,对微量油和COD截留效果差,不能满足RO膜对进水含油量、COD等指标的要求。另外,企业通常为降低工程投资,所选RO膜通量较高,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膜污染的严重程度,加速膜通量衰减,使膜清洗周期逐渐变短,清洗频繁(15-30天左右),进而造成反渗透脱盐率下降,膜组件使用寿命缩短,生产和运行成本大幅增加,影响下工序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在“超滤+反渗透”之前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其油含量,同时合理选取膜工艺控制参数。目前流行的反渗透预处理工艺,主要以降浊为主,未考虑油含量和COD指标对反渗透膜的不利影响,存在问题很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系统稳定、膜清洗周期长、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钢铁企业综合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本发明钢铁企业综合废水深度处理工艺为:将回用废水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再进行后续的超滤及反渗透处理后出水,所述预处理工艺为将废水经管道送入多介质过滤器进行过滤以降低水中油含量和浊度,其中,所述回用废水在多介质过滤器中的滤速为8-10m/h,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底部的配水区、中部承托区和上部的滤料区,所述承托区填料为Φ3-5mm砾石,填充厚度为200-300mm;所述滤料区由上层的粗滤层和下层的细滤层构成,所述粗滤层填料为无烟煤、陶滤及活性碳中的至少一种,粒径范围为1.6-3.0mm,填充厚度400-600mm,所述细滤层填料为石英砂,其粒径范围为0.5-1.2m,填充厚度为600-800mm。
向进入多介质过滤器前的回用废水中投加4-5mg/L絮凝剂进行微絮凝。
当所述回用废水中油含量小于1.0mg/L时不加絮凝剂;当所述回用废水油含量达到或超过1.0mg/L时,向进入多介质过滤器前的回用废水中投加4-5mg/L絮凝剂。
所述细滤层由两层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层构成,每层300-400mm厚,上层粒径为0.5-0.8mm,下层粒径为0.8-1.2mm。
对所述多介质过滤器进行定期反洗,所述反洗过程依次为气洗、水气混合洗、水洗,其中,水洗强度为8-10m3/m2.h,气洗压力0.07MPa。
所述反洗过程中气洗时间为3-5min,水气混合洗时间为8-10min,水洗时间为8-10min。
所述超滤步骤中膜设计通量为40-43L/m2.h,反渗透步骤包括一级渗透及二级渗透,所述一级渗透膜设计通量为17-20L/m2.h,二级渗透膜设计通量为30-35L/m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62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于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的微流芯片
- 下一篇:一种塔喷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