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45863.6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3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袁学庆;刘伟军;徐会希;武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3C7/16 | 分类号: | B63C7/16;B63C11/5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机器人 回收 对接 起吊 装置 | ||
1.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3)、同步连杆(4)、夹持机构(6)、导引管(7)、吊杆(8)、止荡绳(10)及导引绳(11),其中框架(3)通过钢丝绳(1)与母船上的吊车相连,所述框架(3)上安装有多个定滑轮(2),在框架(3)的两侧分别铰接有夹持机构(6),两个夹持机构(6)的顶端通过所述同步连杆(4)连接;所述同步连杆(4)的两端均连接有止荡绳(10)的一端,该止荡绳(10)的另一端由框架(3)穿出、绕过所述定滑轮(2)由母船上的工作人员控制;所述导引管(7)及吊杆(8)分别安装在框架(3)上,导引管(7)位于吊杆(8)的上方,所述导引绳(11)的一端连接于水下机器人上的起吊座(9)内,另一端依次穿过吊杆(8)、导引管(7)及框架(3),绕过所述定滑轮(2),由母船上的工作人员控制;所述吊杆(8)靠近下端端部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水下机器人上的起吊座(9)对接的对接机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包括拨杆(16)、销钉(17)及弹簧(18),吊杆(8)靠近下端端部位置的两侧、在轴向截面上对称通过销钉(17)铰接有拨杆(16),所述导引绳(11)由两个拨杆(16)之间穿过,所述两个拨杆(16)的上端分别通过复位弹簧(18)与所述吊杆(8)连接。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上的起吊座(9)的内孔形状与所述拨杆(16)相对应,所述对接起吊装置处于布放作业状态,每个拨杆(16)上均安装有T型拉手(19),所述T型拉手(19)上系有脱钩绳。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的底部设有连接管(20),两侧的夹持机构(6)分别铰接于该连接管(20)的两端;所述导引管(7)及吊杆(8)同轴固接在该连接管(20)上。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上设有限位机构(5),所述同步连杆(4)插设在该限位机构(5)内。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为限位架,有两个,分别固接在所述框架(3)顶部下方的两侧,所述限位架上沿同步连杆(4)的运动方向设有条形槽,所述同步连杆(4)依次由两个限位架上的条形槽穿过。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2)为三个,与同步连杆(4)两端连接的止荡绳(10)的另一端由位于两侧的定滑轮绕过,所述导引绳(11)的另一端由位于中间的定滑轮绕过。
8.按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两个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端部抓手(13),两个端部抓手(13)与所述框架(3)铰接,每个端部抓手(13)的一端均与连杆(21)的一端铰接,每个端部抓手(13)的另一端为夹持端,两根连杆(21)的另一端与所述同步连杆(4)铰接;在两根连杆(21)另一端的铰接处与位于外侧的端部抓手(13)之间设有拉伸弹簧(12)。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部抓手(13)相对的内侧分别设有止动块(14)。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对接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端部抓手(13)的夹持端均为圆弧形,两个端部抓手(13)的夹持端形成与水下机器人外形相对应的半圆形;每个端部抓手(13)的夹持端的外面均包裹有保护皮囊(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586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