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泵车、其输送管用测量装置及其感应器件安装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45558.7 | 申请日: | 201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曾光;王惠科;朱俊辉;唐山青;刘仰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1/00 | 分类号: | G01L1/00;G01L7/00;E04G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泵 输送 管用 测量 装置 及其 感应 器件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泵车,特别涉及混凝土输送管用感应器件安装座、混凝土输送管用压力测量装置和摩擦力测量装置、以及装有这种感应器件安装座的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现有工程中混凝土泵送高度越来越高,混凝土泵车在输送混凝土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因泵送压力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混凝土泵车作业难题。混凝土在输送管中流动受到管道摩擦等阻力的作用,从进料端到出料端每节管壁的压力值是逐渐递减的。为了确保能将混凝土泵送到某一确定高度,需要测量流体沿着输送管道的沿程压力损失。因此精确测量输送管内流体压力和摩擦力对于混凝土泵车实现高空浇筑是非常必要的。
现有的输送管内混凝土的测压方式是在原有输送管壁内直接粘贴应变片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除了承受内部流体的压力外,还受到两端弯扭的作用,而且处于振动的状态,因此直接在管壁内贴应变片测压,在理论上是不可行的,所测量得到的数据与实际的管壁压力值相差甚远。2.一般的输送管本身不等厚,这也导致测量的数据与实际值的偏差会非常大。
目前,混凝土输送管与内部流体(混凝土)的摩擦力一般通过以下方法测量:通过测试泵送系统流量间接测得混凝土在输送管的流速V,利用经验公式f单位面积=K1+K2V计算得到单位面积的摩擦力f单位面积,上式中f单位面积为柱塞流对于管道单位面积上的摩擦力,单位为Pa;K1为粘着系数,单位为Pa;K2为速度系数,单位为Pa/(m·s-1);V为混凝土的流速,单位为m/s。K1和K2取决于混凝土配合比和输送管内壁情况,当输送管内壁足够光滑时,普通混凝土K1、K2值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K1=(3-0.1S)×102(Pa),K2=(4-0.1S)×102(Pa/m·s-1),式中S为混凝土塌落度,单位为cm。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泵送过程混凝土在输送管中的流速很难精确测试得到,而通过测试泵送系统流量换算得到的混凝土流速跟实际混凝土流速有一定的偏差,导致混凝土在输送管中的摩擦力测试结果不精确。2.由于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塌落度的也难精确测试,塌落度的测试误差也会导致摩擦力测试结果不精确。3.这种间接测试摩擦力的可信度尚需进一步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管用感应器件安装座,以解决现有混凝土泵车因输送管的振动和弯扭力引起的压力和摩擦力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管用压力测量装置。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管用摩擦力测量装置。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
本发明混凝土输送管用感应器件安装座,包括用于安装感应器件的第一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管体共轴的第二管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一管体之间的隔离装置,所述第二管体的管壁设置过线孔。
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为柔性管或卷绕成管状的柔性板。
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上开设有隔离槽。
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与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为若干弹性部件。
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为刚性环体,该刚性环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中的一个固定且与另外一个光滑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径向截面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两端设置螺栓连接用法兰。
本发明混凝土输送管用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器件,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感应器件安装座,所述压力感应器件设置于所述感应器件安装座的第一管体的外表面,压力感应器件的信号线从所述过线孔引出至所述第二管体外。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表面的同一圆周上等距离地设置至少两个压力感应器件。
优选地,所述压力感应器件为应变片。
本发明混凝土输送管用摩擦力测量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器件,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感应器件安装座,所述压力感应器件设置于所述感应器件安装座的第一管体上,压力感应器件的信号线从所述过线孔引出至所述第二管体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55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氦气检测多腔容器或多个容器密封性的装置
 - 下一篇:防水折叠对流式取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