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直流混合焊接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5335.0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范成磊;王汉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学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67 | 分类号: | B23K9/167;B23K9/24;B23K9/2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混合 焊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铝、镁合金中厚板焊接的新型交直流混合焊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铝、镁合金特别是薄壁和中厚壁铝合金板材、管材拼接焊与对接焊,应用非常广泛,焊接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铝、镁合金表面覆盖着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以铝合金为例,Al2O3氧化膜层熔点很高(达2200℃左右,而铝合金熔点只有660℃左右),因此焊接时如果不能清理掉Al2O3氧化膜层,这类合金的焊接很难进行。因此目前这类材料的拼接焊,一般采用交流方波TIG焊接方法,主要就是要利用当电流处于负半波时的阴极清理作用清除掉合金表面的氧化膜,以保证焊接的顺利进行。然而与常规的直流正接TIG焊相比,交流TIG焊接存在钨极烧损严重、承载电流低、生产效率低等明显缺点,对于稍微厚一点的材料,如5mm厚铝合金板,就必须开大角度坡口进行多层填丝焊接,进一步降低了效率、浪费了材料。
如果采用变极性焊接电源进行焊接,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上述矛盾,但一方面变极性焊接电源价格昂贵,另一方面焊接速度仍然受到限制,过分的提高焊接速度,必然会带来咬边等焊接缺陷,生产效率仍然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直流混合焊接方法及装置,它只需1台普通的交流和1台普通的直流TIG焊机即可完成工作,生产效率成倍提高,而设备本身的成本尚不到1台变极性TIG焊接电源的一半,是一种低成本、优质高效的焊接方法。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后枪体1、冷却水套2、冷却水进孔3、冷却水腔4、绝缘套5、冷却水出孔6保护气管7、前枪体8、保护罩9、气筛10、后钨极夹11、前钨极夹12、后钨极13、第一前钨极14-1、第二前钨极14-2、后焊接电弧15、前焊接电弧16;两个冷却水套2分别设置在后枪体1的两侧,冷却水套2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孔3,且冷却水套2的内壁与后枪体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却水腔4,冷却水套2的外侧下部设置有绝缘套5,前枪体8设置在后枪体1的右侧,且前枪体8的两侧下部设置有绝缘套5,后钨极夹11设置在后枪体1的下部,且后钨极夹11的上端固定在后枪体1中,后钨极13固定在后钨极夹11的内部,且后钨极13的下端连接有后焊接电弧15,前钨极夹12设置在前枪体8的下部,且前钨极夹12的上端固定在前枪体8上,第一前钨极14-1固定在前钨极夹12的内部,且第一前钨极14-1的下端连接有前焊接电弧16,第二前钨极14-2设置在第一前钨极14-1的右侧,且第二前钨极14-2的下端与前焊接电弧16连接,保护罩9设置在后枪体1和前枪体8的中部,气筛10设置在保护罩9上表面的下部。
本发明采用两组钨电极,第一前钨极14-1和第二前钨极14-2错开排列,接交流焊接电源,利用交流电弧的阴极清理作用清除合金表面致密的高熔点氧化膜,后钨极13接直流焊接电源,采用直流正接接法,利用较大功率的焊接电弧,提高焊接熔深和速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只需1台普通的交流和1台普通的直流TIG焊机即可完成工作,生产效率成倍提高,而设备本身的成本尚不到1台变极性TIG焊接电源的一半,是一种低成本、优质高效的焊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平面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学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学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53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媒体一体化黑板
- 下一篇:防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