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椎笼型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5159.0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施威任;吕育廷;陈维德;陈彦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潘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椎 支架 | ||
1.一种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基体,该基体设有数条线槽,每一条线槽具有数个弯曲段,其中任二条相邻线槽之间形成一条变形支条,每一条变形支条形成有一个第一基准端及一个第二基准端,该第一基准端及第二基准端分别位于邻近基体的二相对侧缘处,用以支撑该变形支条的变形,且该基体另具有数条压痕,每一条压痕形成于该变形支条表面,并位于该变形支条的一个预定变形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任二相邻的所述线槽将该变形支条区分为一个缩径区及一个扩径区,且该变形支条的扩径区内开设有数个微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另设有一个终止端,该终止端位于该数条线槽延伸至基体侧缘的端部,且该终止端为贯穿状的几何形微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另设有一个终止端,该终止端位于该数条线槽延伸至基体侧缘的端部,且该终止端为贯穿状的几何形微孔。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数条压痕皆由该基体表面内凹而成,且该数条压痕平行于该变形支条的第一基准端或第二基准端。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数条压痕成形于该等变形支条的上、下表面,并位于该等数条支条的相对二侧,且该数条压痕分别交错形成于该等变形支条的缩径区及扩径区。
7.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基体的厚度为20-200微米,该数条压痕的宽度为0.1-0.3毫米。
8.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数个微孔的孔径大小为1-3毫米。
9.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另设有一层生物可分解高分子薄膜,其形成于该基体的部分表面或全表面。
10.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数条线槽的弯曲段区分为一个第一弯曲段及一个第二弯曲段,该第一弯曲段与第二弯曲段呈连续间隔设置,且该第一弯曲段及第二弯曲段成相对的弧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缩径区位于其一条线槽的第一弯曲段相对另一条相邻线槽的第二弯曲段之间,该扩径区则位于其一条线槽的第二弯曲段相对另一条相邻线槽的第一弯曲段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任二条相邻的所述线槽共同圈围形成圆形的连续图纹形式,且该变形支条的扩径区内形成与该扩径区同心对应的圆形微孔。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任二条相邻的所述线槽共同圈围形成眼形的连续图纹形式,且该变形支条的扩径区内形成与该扩径区相对应的眼形微孔。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任二条相邻的所述线槽共同圈围形成圆形的连续图纹形式,且该变形支条的扩径区内形成与该扩径区同心对应的圆形微孔,并于任二个圆形微孔间设置二个长条形微孔。
1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线槽具有连续间隔设置的第一弯曲段及第二弯曲段,该第一弯曲段呈S形弯曲形式,该第二弯曲段呈弧形弯曲形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任二相邻的所述线槽共同圈围形成圆形及S形的连续图纹形式,S形图纹处形成该变形支条的缩径区,且圆形图纹处则形成该变形支条的扩径区,该变形支条的扩径区内形成与该扩径区同心对应的圆形微孔。
17.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数条线槽具有连续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弯曲段及一个第二弯曲段,该第一弯曲段及第二弯曲段皆由一条直线段与一条弧线段相接而成,且任二条相邻线槽共同圈围形成菱形的连续图纹形式,该变形支条的扩径区内形成与该扩径区相对应的椭圆形微孔。
18.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脊椎笼型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数条线槽具有连续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弯曲段及一个第二弯曲段,该第一弯曲段及第二弯曲段皆由二条直线段与二条弧线段相接而成,且任二条相邻线槽共同圈围形成矩形的连续图纹形式,该变形支条的扩径区内形成与该扩径区相对应的长圆形微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51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