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流控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44935.5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4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邱涛;张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2C9/00 | 分类号: | F02C9/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流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非接触式动力源作为动力的飞机发动机转子效应的模拟装置的喷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大型客机设计广泛采用机翼下吊挂发动机的布局形式,在结构布局上这种吊挂式发动机往往远离翼根并伸出机翼前缘,由于机翼和发动机吊架的柔性,当机翼发生扭转振动及面内弯曲时,发动机转子旋转轴将发生俯仰和偏航角振动,根据陀螺仪理论,这种旋转体轴线的角运动将引起陀螺力矩,即转子效应;这种转子效应势必对飞机机翼和发动机所组成的系统甚至全机的结构动力学特性产生影响,进而对系统或全机的颤振特性产生影响,因此翼下吊发动机不仅对飞机的气动力布局产生影响,发动机高速旋转的风扇和压气机及涡轮等转子的转子效应在翼吊喷气发动机布局和机翼的颤振分析中的影响也应予以考虑。
随着大型客机的发展,发动机转子效应的机翼-发动机系统的颤振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有限元仿真也做出了一定的结果,但是如何进行试验验证俨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试验方案设计及平台的搭建尤为重要,前人提出采用步进电机作为动力驱动转盘转动来模拟转子效应,此方法优点在于可以方便的控制转速,保持结构动特性的稳定,从而进行结构动特性测试,但是,连接间隙以及电机附加质量给试验带来的影响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上述采用步进电机作为动力驱动转盘转动来模拟转子效应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动力源作为动力的发动机转子效应模拟装置,这种装置采用非接触式连接,减少了连接装置和间隙,结构紧凑、重量轻、控制方便,能有效模拟转子效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翼吊发动机缩比模型转子效应模拟装置的喷流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流控制系统包括,喷嘴环形支架20、喷嘴侧支架21、喷嘴22、气源23、调节阀24、控制器25;所述喷嘴环形支架20为一环状管,所述环状管内侧分布有喷嘴22,喷嘴22方向可调节,喷嘴环形支架20与气源23连接;(喷嘴等角度分布设为8个);所述喷嘴环形支架20竖直设置于试验台,叶轮30可旋转的设置于喷嘴环形支架20内部,叶轮30与喷嘴22对应设置。
所述喷流控制系统利用控制器25控制调节阀24的流量和气源23的压力,同时配合转速测量系统接入工控机70,实现转子效应模拟装置转速控制。
该装置利用高压气体气源23作动力驱动叶轮30旋转,应用测试装置(光电测速仪60、感光片61)测试叶轮30转速,通过喷流控制系统调节阀24进行高压气体流量和压力调节,进而改变喷嘴22的流速,达到调节和稳定叶轮30转速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翼吊发动机缩比模型转子效应模拟装置重量轻、结构简单,与传统装置转轴上装有动力源相比,旋转部件转轴12独立,无附加质量影响,只有叶轮30提供转动惯量;由于采用非接触式连接,减少了连接间隙,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翼吊发动机缩比模型转子效应模拟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翼吊发动机缩比模型转子效应模拟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翼吊发动机缩比模型转子效应模拟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喷流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喷流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转速测量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转速测量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发明翼吊发动机缩比模型转子效应模拟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及示意图,由图1~2可知模拟装置结构由试验台、喷流控制系统、转速测量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试验台包括:底座10、轴承座11、转轴12、轴承13、叶轮30、配重浆片40;喷流控制系统包括:喷嘴支架(喷嘴环形支架20、喷嘴侧支架21)、喷嘴22、气源23、调节阀24、控制器25、工控机70;转速测量控制系统包括:光电测速器60、感光片61、数据采集仪62、电磁制动器50、工控机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49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吸水水泵
- 下一篇:可拆卸网格结构丝扣套管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