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别桑蚕雄蚕丝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4852.6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虞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6 | 分类号: | G01N33/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别 桑蚕 蚕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蚕雄蚕丝的判别方法,属于纺织工程的制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制丝生产中,缫制的雄蚕茧丝与雌蚕丝相比,雄蚕丝具有茧丝纤度细,净度优,单茧纤度开差小,抱合力好,生丝等级高等特性,用其制备的织物弹性好,绸面平挺、挺括、滑糯、手感厚实。目前,生产商检6A级13/15D规格的雄蚕丝用于加工编织医用缝合线,6A级20/22D规格的雄蚕丝用于加工高档婚纱及丝绸面料,雄蚕丝在延伸产品上的应用显示出独具高品位优势。制备雄蚕丝的关键是对蚕茧雌雄进行判别,CN1515150公开了一种桑蚕茧判性的方法,用波长为3000~3800nm的紫外光为荧光检测光源,照射在具有荧光茧色判性特征的蚕品种上;公开号为CN102095481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蚕茧性别自动判别装置及方法,其对蚕茧性别判别的方法是获得蚕蛹X射线原始图像,将蚕蛹图像的面积、周长、长轴、短轴、平均亮度5个蚕蛹图像特征和蚕茧重量这6个特征参数作为蚕茧性别特征参数,根据预先建立的人工判别模型,用K-均值聚类方法建立蚕茧性别特征参数与蚕茧性别的判别模型,将模型导入到蚕茧性别判别软件对蚕茧的性别进行判别。
然而,现有技术仅能实现对蚕茧的判性,对蚕丝如何判定,目前还没有一种鉴别雄蚕丝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准确的鉴别雄性桑蚕丝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鉴别桑蚕雄蚕丝的方法,采用以下的步骤:
一种鉴别桑蚕雄蚕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被测蚕丝进行脱胶处理,得到纯的丝素,制备成粉状样品;
(2)测出样品中甲硫氨酸、酪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三种氨基酸的含量值,取值单位为毫微克/毫升;
(3)以标准雄蚕丝丝素该三种氨基酸含量的值为基准,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得到卡方X2;
(4)在显著性水平α=0.10的条件下,若X2<4.61,则判定被检测蚕丝为雄蚕丝。
本发明的原理是,茧丝的主要成分是由丝素、丝胶等组成。茧丝中丝素约占70~80%,丝胶占20~30%,另外还有少量的蜡物质、碳水化合物、色素、无机物等,大部分分布在丝胶层中。蚕丝的可用部分是丝素,丝胶在丝绸产品中大都要脱去。雌雄蚕丝丝素间各氨基酸构成比存在极显著差异。丝素的主要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天门氨酸、谷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等,雌雄蚕丝丝素间各氨基酸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是由于甲硫氨酸、酪氨酸、天门冬氨酸三者的构成比的差异造成。雌雄混合的普通蚕丝丝素与其雄蚕丝丝素之间各氨基酸构成比存在的差异同样是由于甲硫氨酸、酪氨酸、天门冬氨酸三者的构成比的差异造成。本发明采用蚕丝丝素该三种氨基酸含量构成比进行X2检验分析,就可以方便地分辨样品蚕丝是否雄蚕丝的真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蚕丝丝素中甲硫氨酸、酪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三种氨基酸的含量值为判性依据,采用卡方检验处理,方法简单方便,结果准确,为优质雄蚕丝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推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取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101×102”蚕茧若干,用荧光检测仪分辨出紫荧光色雌茧、淡黄荧光色雄茧,用鼓风干燥箱80℃、20h烘干,分装备用。
取25g蚕茧,用剪刀剪成10mm*10mm的碎片,于1000ml烧杯中加500ml 0.5%的碳酸钠溶液,煮沸45min,捞出茧丝,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置于1000ml烧杯中,加0.5%中性皂500ml,100℃温度下再脱胶30min,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一次。50℃烘箱内烘干,获得脱胶丝素。将脱胶丝素放入250ml浓度为50%的氯化钙溶液中,用500ml烧杯加热至沸腾,搅拌,使丝素充分溶解。溶解完全后,冷却、过滤,滤液装入透析袋中,用自来水冲淋透析3d,然后改用去离子水透析6h,制得丝素溶液。
取一定量的丝素溶液于茄形烧杯中,置于冷冻冰箱中,使丝素溶液结冰冻结。然后转 入冷冻干燥器中6天,获得白色的脱水物。取出,经研磨,得到白色的丝素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4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