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生固氮能力的土壤杆菌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4520.8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丽;马沛;范代娣;申烨华;梁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9C1/10;A01C1/00;A01C21/00;C05F11/08;C12R1/01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谢钢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生 固氮 能力 土壤 杆菌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具有自生固氮能力的土壤杆菌,其分类命名为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Ymu6-2,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50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生固氮能力的土壤杆菌,其特征在于该菌株具有以下特性:Ymu6-2在固体培养基A上菌落呈乳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菌落周围有透明圈,G-,好氧或兼性厌氧,扫描电镜显示呈粗短杆状,其最适的生长温度28~32℃,最适的pH值为6.0~8.0;在固体培养基A上能够耐受400-800mg/l的Cd2+生长,在液体培养基A中能够耐受224-448mg/l的Cd2+生长,其固氮能力在0.56~0.73nmol·107cfu-1·h-1,解无机磷能力为264.5mg/l,产吲哚乙酸的能力为15.25.~30.6μg/ml,产铁载体的能力为0.806~0.402,无ACC脱氨酶活性;
所述的固体培养基A组成为:酵母粉5-10g, NaCl 2-5g,蛋白胨5-10g,FeSO4 ·7H2O 0.005-0.01g,Na2MoO4·2H2O 0.0025-0.005 g,琼脂粉15-20g,蒸馏水1000ml,pH 7.0~7.2。
3.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杆菌的微生物菌剂。
4.权利要求3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发酵
①一级三角瓶液体培养
将冻存的Ymu6-2在37℃条件下快速解冻,按照0.5-1%的接种量分别接入装有液体培养A的三角瓶中,28-32℃,振荡培养15-20hrs;
培养基A组成为:酵母粉5-10g, NaCl 2-5g,蛋白胨5-10g,FeSO4 ·7H2O 0.005-0.01g,Na2MoO4·2H2O 0.0025-0.005 g,蒸馏水1000ml,p H 7.0~7.2;
②二级发酵罐发酵
1)将Ymu6-2的一级培养液按照5-10%的接种量分别接入装有液体培养基E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培养,罐温28-32℃,培养pH7-8,通气培养20-30 hrs;
所述的培养基E组成为:蔗糖10-15g,淀粉2-3g,豆粕20-30g,KH2PO4 0.2-0.41 g, K2HPO4 0.3-0.52 g, CaCl2 0.1-0.2 g, MgSO4·7H2O 0.1-0.2 g ,Na2MoO4·2H2O 0.0025-0.005 g, 水1000ml,p H 7.0~7.2;
2)将秸秆粉、草炭土、稻糠粉碎过60目筛,按照质量百分比为50-70:20-30:10-20的比例均匀混合,再加入钼酸钠和硫酸亚铁,其中钼酸钠为0.2~0.5g/Kg,硫酸亚铁为0.05~0.08g/Kg;
3)将步骤1)中得到的Ymu6-2发酵液直接打入储液罐,即得液态高效固氮菌剂,将得到的液态高效固氮菌剂按照50-100ml/kg的剂量与步骤2)中所得的固态基质混匀,28-32℃发酵5-7天即可。
5.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杆菌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重金属为镉离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为:在植物浸种时以50-100倍的液体菌剂稀释液浸泡种子或植物根部2-5hrs,育苗期或生长期灌根采用100-500倍的液体菌剂稀释液20-40ml/Kg土壤剂量浇灌稀释液,整个生长期灌根1-3次;固态菌剂作为基肥和追肥使用,使用剂量为5-20g/Kg土壤。
8.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杆菌在土壤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未经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45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