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摆动型限滑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3814.9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源;李国志;郝旭;陶磊;王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海同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48/2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孙春玲 |
地址: | 3016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摆动 型限滑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机械传动差速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行星齿轮轴可进行摆动的限滑差速器。
背景技术
差速器主要用于汽车的传动系统中,当左右驱动轮存在转速差时,差速器分配给慢转驱动轮的转矩大于快转驱动轮的转矩。一般限滑差速器都包括两个半轴齿轮,半轴齿轮之间通过2个共轴的行星齿轮啮合传动,锥齿轮之间的啮合是否最佳即啮合精度如何,主要决定于两锥齿轮的锥顶是否保持重合,齿与齿之间的实际啮合面是否在最佳部位,半轴齿轮在外力带动下可能会产生一定偏移,但由于行星齿轮的齿轮轴为一体式结构,且与差速器的壳体是固定紧密连接的,因此行星齿轮因轴被固定限制所以无法适应性做偏移调整,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的锥顶因此产生偏离,两者之间的啮合面因此偏离最佳部位,使得驱动力矩无法有效传递和及时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内部机构自动调节,将另一侧车轮较大的驱动力矩瞬时调整过来,达到两侧驱动力矩再分配确保车辆打滑和转弯时行驶安全的限滑差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摆动型限滑差速器,包括壳体、两个左右分布的半轴齿轮及位于半轴齿轮之间的两个上下分布的行星齿轮,以及套装在半轴齿轮轮轴上的摩擦片和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行星齿轮各配有一根齿轮轴,两根齿轮轴相互接触部分的一根前端为球体,另一根前端为凹陷的内锥面孔,球体中心位于行星齿轮的锥顶位置;压盘与壳体间留有可供行星齿轮轴摆动的间隙,并且每根齿轮轴的末端安装于壳体并可在与半轴齿轮轴心线同一平面内做微量摆动。
为实现上述摆动,发明人提供了两者结构形式但不仅限于这两种:一种是,两行星齿轮轴末端设有V型截面的相对于球体球心为圆弧走向且通过行星齿轮轴轴心线的凹槽,槽中间放置一小钢球,还设有与壳体旋紧固定的螺纹压盖,小钢球另一端嵌入螺纹压盖的开有的中心圆形内锥面孔里;容纳行星齿轮轴末端的壳体对应孔部分为椭圆型长孔,椭圆长径与齿轮轴轴心摆动方向在同一平面。
另一种结构是,两摆动的行星齿轮轴末端为球面状,还设有与壳体旋紧固定的螺纹压盖,螺纹压盖与行星齿轮轴球面配合处为一内锥面,与球面相切,在平行于两半轴齿轮中心线方向的壳体上装有定位销,穿过行星轮轴上设有的圆孔,孔壁与定位销之间留有间隙;容纳行星齿轮轴末端的壳体对应孔部分为椭圆型长孔,椭圆长径与齿轮轴轴心摆动方向在同一平面。
为进一步加强球心稳固定位,在壳体上与行星齿轮轴孔中心连线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内放置一个轴,在该轴中心有一孔,其中心线通过半轴齿轮锥顶,该孔内套入行星齿轮轴端球体使球体中心稳固定位。该球心即为行星锥齿轮锥顶,也即对摆动中心进行了稳固定位。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锥齿轮副啮合时锥顶重合,确保了啮合精度,当一侧车轮打滑失去或减小驱动力矩后,通过内部机构自动调节,将另一侧车轮较大的驱动力矩瞬时调整过来,(理论上无任何滞后状况)达到两侧驱动力矩再分配确保车辆打滑和转弯时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局部剖视图
图3是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
1.壳体(左) 2.摩擦片 3.压盘
4.半轴齿轮 5.行星齿轮 6.行星齿轮轴(上)
7.钢球 8.螺纹压盖 9.壳体(右)
10.行星齿轮轴(下) 11.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内容做具体说明:
本发明提出的摆动式防滑差速器,可以实现行星齿轮以行星轮和半轴齿轮共同的锥顶为圆心摆动。确保锥齿轮副的正确啮合。主结构与一般限滑差速器类似,由壳体9、半轴齿轮4、行星齿轮5、行星齿轮轴6、摩擦片2、压盘3、及一些辅助连接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一侧车轮打滑失去或减小驱动力矩后,通过内部机构自动调节,将另一侧车轮较大的驱动力矩瞬时调整过来,(理论上无任何滞后状况)达到两侧驱动力矩再分配确保车辆打滑和转弯时行驶安全。
本摆动式防滑差速器在设计上的特点:实现锥齿轮副啮合时锥顶重合,确保啮合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海同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海同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3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截止阀
- 下一篇:具有自锁双开式门栓安全机构的动力大钳